碗梨说FM三位90后故事中的香港20年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医院订阅哦! 最近南方普遍都是大雨倾盆 到处都是湿漉漉的 请外出在外的朋友们一定要小心! 注意安全! 夏日的雨天,潮湿闷热 最适合的干的事情,就是开着空调 吹着徐徐的微风,端着酒杯听故事 而碗梨今天要给大家带来的故事 是曾有亚洲四小龙之称的 香港 HONGKONG 故事①:拿铁 我有一个好朋友,我们都叫她拿铁。因为她特别喜欢喝咖啡,一天都要喝上个好几杯。她可是一个地地道道香港妹子,我们有时会戏称她港姐。 她是我大学同学在香港实习的时候认识的,有次跟我同学约饭,就刚好碰见一起玩起来。因为碗梨地处广州,离的很近,所以经常去到香港,就经常会约她出来逛逛吃吃,一来二去,也就熟悉了。 在香港实习的日子是很辛苦的,对于我们这群原先在瑞士留学的孩子们来说。在适应了安静恬适的生活环境之后,突然转变为一个看着红灯都恨不得跑过去的节奏,开始的确是不太适应的。可是拿铁同学却仍然每天笑嘻嘻,同时兼职三份工,还在周末去周边社区做公益,义跑等等等等。我每天都很好奇的是,她哪里来的这些时间和能量去均衡自己的生活。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楼距窄,楼层高的设计,是香港居民楼的普遍建筑群体。对于外地人来说,一进门就是床,床旁边就是厨具,厨具旁边就是厕所的不到10平米的通房,是他们普遍居住的房间的样子。所以,香港人的多数时间都在外面,在工作,在学习,在社交。就拿拿铁来说,她从很小就有意识去出门打工挣零花钱或者义工等社会活动,甚至于大学的学费都是自己挣出来的。他们有专为青年人的开设的招聘网站,家教,酒店服务员,空乘等等各行各业的咨询在上面一览无余。上面的资质条件限制和信息都非常的全面,适合他们按照自身要求去填写。 我很惊讶于拿铁的成长,因为我们年纪相仿,她却干过太多太多有意思的工作。早上在酒店调酒,下午去咖啡店做咖啡,晚上去学校学舞蹈再顺便打一场校际排球联赛。在她身上,时间仿佛停留的更多,在大家相同的有限的时间里,拿铁的日子永远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经常在她的朋友圈里看到,她周末去为一些慈善组织去义跑,义卖,甚至在端午节,在龙舟上豪爽的敲龙舟鼓。那时候的她,头上围着必胜的红丝带,手握鼓锤,飒爽英姿。古人常说,巾帼不让须眉,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吧。 她曾经告诉我,香港人很有生活,但也很善意,但是他们却遵循自己的那个不成文的冷静界限。就像她会把她上班的平底鞋换给我,因为我需要站吧台更久的时间。就像她会早上5点多爬起来,就为了帮我稍一份学习资料。她会直接让我在需要填写地址的栏里,写上她的地址,让我把我那些宝贵的葡萄酒们都暂时寄存在她的家里。 她的善意,体现在我需要,她就在。而她的冷静,也体现在平时没有太多叽叽喳喳的问候和念叨。至少到现在,我也只知道她叫拿铁,但我们却比很多不止知道对方名字的人更了解彼此。 故事②:Nico Nico在香港已经生活了快10年了,他是小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就举家搬去香港,并在香港常驻,算是“新移民”的一员。每当他回来的时候,我们都会好奇的问他,生活习不习惯呀,跟大家相处的如何呀,会不会有距离感呀之类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不必问,渐渐地,Nico每次回来我都会看到他身上潜移默化的变化。 像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向往自由,向往freestyle的生活方式,所以生活的洒脱和随性。但是自由的生活并不是散漫的态度和无拘无束的放纵。人类文明的建立是因为我们加入了很多自我约束和道德行为规范,就是这样我们拥有了现在的法制生活。 那个出门坐电梯永远站在右侧的Nico,现在也老大不小了,但是身边却没有人拉着他苦口婆心的讲很多很多大道理。可以熟练运用国外各种社交软件的Nico,却不清楚一个app的付款能力有多么强大,电费水费煤气费,话费油费暖气费等等杂费都可以手机一键支付而不是拿着公司寄过来的账单,默默的去便利店扫码。身边接触多元化文化更多更早的他,惊讶于内陆外卖小哥那惊人的送餐速度和DiDi打车便捷。这样的Nico,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二者的本土文化的差异性。 很多人告诉我说香港自由,但是碗梨却觉得在现在的生活方式上,现在的内陆地区更加潇洒。 就像Nico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被计划和规矩约束着,虽然每个人都遵循着这一条条法则,但有时候也可能被法则所累。文明社会在进步的过程中,总要去尝试新的事物和观点,自由度和规则当然是都需要存在的,但是两者之间的权衡更是我们社会在不断发展中,更需要去探索和平衡的。我们永远不能说哪一种更好,碗梨只能说更多选择,更多欢笑。 故事③:碗梨君 碗梨曾因为大学专业的原因,在香港某著名酒店实习过半年多,就住在那个前文提到过的十几平方米的小通房里。虽然辛苦,虽然很累,但是那也是我人生中很可爱很有意思的一段经历。 众所周知,香港的工作就业压力非常大,而碗梨好死不死的选择了压力更大的方向——酒店业。至少在香港,碗梨并没有感觉到有淡季和旺季之分。只有,旺季,和旺旺季,甚至旺旺旺季。 在下午茶时段里,我们的顾客订单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布娃娃,循环式发出,但从不停歇。我在工作时,听过两句最逗的话,也是所有酒店人都会用到的英文句子。“cando或cannotdo”?(你可以吗?或者你不可以吗?)只要你一旦对着大经理说了cando,之后便要一肩扛起所有责任。 碗梨就是因为这样,习惯性的不会拒绝,且本着怎么能承认我不行呢的心态,满口答应了Cando,而体验了一把一个人单挑旺旺旺季所有客人的茶咖饮料,最长工作时长长达16个小时,连续压榨12天无休的悲惨经历。可是当我看到身边的经理助理,带病上阵…每天休息3-4个小时轮展会的样子,就暗自唏嘘,人生如果建立在对比之上的话,真正的拼命三郎也大有人在。 但是他们也会在私下里,午饭啊,更衣室啊这些地方,大谈特谈自己的苦楚。抱怨“生活的不公”和自己“凄惨的人生”。 碗梨每一次路过这种情形,都被他们超强大的幽怨感震慑到,而不得不停下脚步去安慰,可是前脚还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他们,但凡到了工作时间,又像打不倒的战神一样,冲锋陷阵,誓死不休。仿佛刚刚所有的抱怨和哀婉都不是他们说的一样。久而久之,碗梨也就习惯了,这种真是好生气哦,但是还是要保持微笑的“敬业精神”。 碗梨君的拿铁拉花 还记得我刚刚工作那会儿,大经理和副经理总是笑我的广东话讲的并不那么标准,却宁愿用蹩脚的普通话跟我聊天也不愿意用双方都可接受的英文沟通。我把她们的这种看作是一种善意的示好,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却让人有很多很多的小暖心。 但是我也曾记得,工作上由于配合不佳,出现了差错,经理炮轰似的,劈头盖脸的骂人,当场把小同事骂哭的经历比比皆是。上下级关系,也很微妙。毕竟香港的酒店还是较多的阶梯式管理,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而看排班就能分清楚你这周或这个月在上司心里的位置。 上六修一属于无功无过,特批单日加放大假属于“恩,你是我的人”,而工作12天后,才能休息的人就要回家好好思考是不是哪里得罪了大经理了。但是奇怪的是,同事们总能在烦劳的工作之后,撑着最后的力气去兰桂坊,一醉方修,碰杯解千愁。 也会在我终于Lastday的时候,帮我办FarewareParty,自发的在纸上写写画画,去纪念这半年我们的风雨同舟。 可见,香港有时会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归属感,感觉并没有让人有机会去热情地攀附融入,但也不会给人带来太多的寄人篱下的疏离。它看似格格不入,但是处处包容。你可以说我很奇怪,却不能否认我的可爱我的美。 最近,正值20年大庆,听闻有盛大烟花表演。而碗梨这么不安分,这么爱凑热闹的属性,当然不容错过,便颠颠地前去观看。现场版虽然有水泄不通的人群,有怨气连天的抱怨,有刚好的倾盆大雨和夏日燥热的天气。但是认真负责的秩序以及工作至深夜的敬业,包括人与人之间眉眼传递的微笑,都让这个烟花盛会变得更加完美起来。 当烟花绽放,灯火交相辉映。身边的一切好像也都柔和起来。环顾四周,看看左右,我们都很善意,我们都饱满着人情味儿。 我们,都一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wh/12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约起武汉直达香港高铁9月23日开通,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