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一直以来都有着“东方之珠”美誉。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商业繁荣都给这座国际都市披上了现代化的外衣,然而你可曾揭开过这层神秘的外衣,去找寻那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如果不曾,那就让今日的小编带你一起,来一次民俗文化之旅吧!

因为在香港人口中,中国的移民占绝大多数。内地在香港的居民原籍情况是这样:以原籍在广东珠三角地区一带者为最多,再次为潮汕人,其余为广东省其他市、县及中国其他省份的人士。所以,很多香港当地的习俗其实是受众多的移民的影响形成的,或是直接由他们带过去的,它们与广东一带的民俗有的会有相同之处噢(不过放心,香港人是不吃福建人滴~~)

传统节日民俗活动

1

太平清醮民俗

除了端午赛龙舟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最中国”的过节习俗,回归之后,深藏在香港社会中的中华文化基因更加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一些香港所特有的印记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形成了许多特别的节日习俗,极大丰富了香港的传统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之一。香港回归以后,佛教在香港的地位不断获得提升。年,香港正式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佛诞日定为公众假期。每年这天,香港独有的民间节庆活动——太平清醮,就在位于香港岛西南面的离岛长洲举行。

太平清醮是一种祭祀活动,相传在清朝中叶长洲瘟疫为患,当地居民为了消除瘟疫而举行祈福仪式。如今,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当天,长洲大街上,锣鼓喧天、金狮起舞,大批市民和游客夹道观赏“飘色会景巡游”,小朋友打扮成古今人物,站在高高的支架上沿着街道巡游;午夜举行的“抢包山”比赛更是将节庆气氛推向高峰。

“抢包山”是太平清醮的压轴项目,主礼人一声令下,人们就蜂拥爬上由平安包堆砌而成的巨型包山去抢包子。土生土长的67岁的长洲老人郭锦全,曾见证过昔日“抢包山”万人空巷的场面。盛大的场面也给郭锦全经营的老字号郭锦记饼店带来生意。他说:“以前没人会专程来买平安包,也没人认识。自从有了佛诞假期,买平安包的人数逐年增加。

2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

与大陆相同,吃粽子、看龙舟赛事也是香港人过端午节习惯。香港人将划龙舟称为“扒龙舟”,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最早有记录的端午龙舟竞赛是年在港岛东区北角举行的,随后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竞渡大赛,近些年还会举办国际性的龙舟赛事,如“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等。

而比较特别的是,香港人普遍相信,龙舟具有灵性,扒过龙舟后会身体健康、全年顺景。在每次龙舟赛前,人们还会举行简单而隆重的“放纸龙”祈福仪式。纸龙身上印有“一帆风顺”等标语,祈求赛事顺利、风调雨顺。

而说到龙舟祭祀,大屿山大澳的龙舟祭祀还神仪式可谓享有盛名。五月初四早上,人们前往大澳各庙宇请神。到端午节当天,人们会一大早将神像放在龙舟上,沿着各水道巡游,岸边居民会焚香拜祭,巡游完毕就会送神回庙。而在西贡、大埔、香港仔等地的部分村落则有午夜划龙舟纪念祖先的习俗。

龙舟寓意吉祥,因此村民们都认为龙舟滑过的水是“大吉水”。四面环海的香港,沙细水清的海滩比比皆是,很讲“好意头”的香港人都会在端午假日到“龙舟水”里浸一浸、游一游。人们相信游“龙舟水”可以洗去霉气、辟走邪气、带来好运,祈求合家平安。

3

惊蛰日打小人

实打小人在全年都可进行,但在惊蛰那天打小人则特别多。根据传统说法,在惊蛰的时候,害虫益虫都出来了,寓意在身边的小人在此时便会开始出现,也会在惊蛰那天出口伤人。按照传统,这天便要去祭白虎和「打小人」,透过白虎来镇压小人,也希望新一年小人可以远离,为自己带来好运,此为「打小人」的由来。其实,打小人曾是一种流行于香港、广东民间的巫术仪祀。人们希望借由此种巫术仪祀来驱逐身边所谓的“小人”。但现在,这纯粹是一种民间习俗,用以缓解压力。

4

每逢喜庆吃盆菜

盆菜是广东深圳和香港新界的饮食习俗,据传起源于南宋末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种杂烩菜式。传统的盆菜用木盆或锑盆盛载。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居入伙、祠堂开光或新年点灯,新界的乡村均会举行盆菜宴。盆菜,这种源于元朗围村的传统菜式,一盆菜里可荟萃有百菜百味,共冶一炉,基本原则是“和味”。过去,农村里有喜庆事,便在空旷的地方,配以木台木凳,以木炭加热,大家围着热烘烘的盆菜,一边品尝,一边庆祝。又因为人们喜欢逢年过节时吃盆菜,盆菜就有了喜庆团聚的意义。

传统礼仪习俗

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亲朋好间相见时,也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他们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表示感谢)。据说,叩指礼是从叩头礼中演化而来的,叩指头即代表叩头。

宴请之类,多在晚上9时开席,主人4时左右已在恭候客人,并设麻将台娱宾,不打麻将者一般7时左右到达为好。入席一般随意,但客人要待主人说“起筷”才开始进食。用膳时,手肘不可横抬、枕桌;不可“飞象过河”,即伸筷取远处碟子中的菜;不能“美人照镜”,将碟子拿起来倒菜;喝汤不要发出声响,餐毕碗中不要留食。饮酒吃菜时,不宜手不离筷,祝酒尚礼到,力邀则失礼。上鱼时,鱼头要对着客人方向,吃时不要翻转鱼身(寓“翻船”之意)。接受别人斟酒或倒茶时,用叩指礼以表谢意。

香港人对号码、数字也很讲究,“3”和“8”是他们最乐于追求的数字,认为这二字最吉祥。“3”的广东话谐音是“生”,寓生气、生财、生龙活虎;“8”的广东话谐音是“发”,寓发财、发达。。“6”与“禄”同音,也有“六六顺”之意。而香港人过节时,常是相互祝愿“恭喜发财”。

香港忌不吉利同音字也颇厉害。香港人对“节日快乐”之语不愿意接受,因为“快乐”与“快落”谐音,他们认为这是不吉利。他们忌讳“4”字。因为“4”与“死”谐音,故一般不说不吉利的“4”。送礼等也避开“4”这个数,非说不可的情况下,常用“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

在香港,酒家的伙计最忌讳首名顾客用餐选“炒饭”,因为“炒”在香港话中是“解雇”的意思。开炉闻“炒”声,被认为不吉利。港人对菜名亦有很多忌讳,不吉祥的名字都改个吉祥的叫法,如猪肝叫猪润,因“肝”与“干枯”同音;丝瓜称胜瓜,因“丝”字与“输”字谐音;“舌”叫“利”,因“舌”与“蚀”同音。

END

港府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曾经撰写过对香港习俗的看法,他认为这里面饱含了中国人浓浓的乡情。香港的许多村落都有自己的源流,经历了很多代人的承祖接代。其间,形成了这些大致相同又有所差异的习俗。民俗文化的学者可以从中寻出很多已经被世人遗忘的东西,寻出祖先们的生活轨迹,看到文化的演变历程。而也许,这些才是香港人追求传统民俗最根本的原因吧。

文案编辑:姚怡欣

执行编辑:李宛凌

责任编辑:林倚竹

赞赏

长按







































治白癫风医院哪家好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ls/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