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中的“悬浮焦虑”缘何而起

主流文化只有进入大众日常生活,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大众的精神世界,从而主持风气、匡正天下。但是,目前的主流文化通道出现了局部不顺畅,一种深深的焦虑和刻骨的不安也由此产生――主流文化会不会进而疏离大众,成为没法贴近大地、凌虚蹈空的悬浮物?  第三次全国国民浏览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国民的读书率延续走低,从1998年到2003年,读书人在识字者中的比例下落了8.7个百分点,为51.7%,两个识字者中有一人不读书。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古汉语普遍遭到冷落,文言文在愈来愈多的人面前成了天书。  对外文化贸易逆差巨大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西方个别国家的文化挟经济实力之强和文化产业之勇,威逼我本土文化的安全。  凡此种种,表明主流文化的流布已遇到沟壑。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过旧的价值体系堕入窘境而新的价值体系又还没有构成这样的断裂期,引发很多社会问题。今天的中国未出现如此严峻的局面,相当程度上是得力于主流文化的生命力和绵延力。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当代中国文化正源的主流文化,不但本身要吐故纳新,而且其通向现实的渠道也需要更新、重建。  主流文化是中华文化逶迤群山的主峰,是中国社会的主心骨,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固然主角。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流文化进入大众生活开辟了新通途。但目前毕竟是在社会转型中,主流文化深植于社会和大众生活的旧根系出现了部份萎缩和退化,而新的根须正在生长中。当此之际,如果处理不当,主流文化的传播能力、教化能力和再生能力就会遭到抑制,就会走上陌生化和异质化的道路,终究困入象牙塔中。  从文化传播和接受的角度看,以下方面最有可能切断主流文化与社会大众的联系,致使主流文化萍飘无依――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计划经济时期传播主流文化的一些做法已开始失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将成为主流文化最重要的新的载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历来是传播主流文化的主渠道之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后,将成为承载主流文化的血脉系统。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在传播主流文化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有其独特的优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还刚刚提出,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起的自上而下的社会文化络为它打下了重要基础,但毕竟在理念上、性能上、运作上,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要让它满足百姓的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平常文化之需,就全国而言,还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而文化市场消费水平太高,始终是大众难以逾越的门坎。在文化市场还要防范消解主流文化的不利因素。  文化传统淡出生活,民族民间文化严重流失。文化传统和民族民间文化既是主流文化的资源,也是主流文化联接大众的纽带。当今中国主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文化,而中国实际包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在这个实践基础上构成的时代精神,也包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民间文化。在主流文化的圈层中,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居其内核,民族民间文化为其表征。因此,要加强主流文化与大众生活的内在统一和契合,就必须宏扬优秀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民间文化。  一些历史缘由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断层,许多传承千年的文化精神被淡忘乃至鄙薄。民族民间文化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流失速度明显加快,已到了存亡绝续的关头。一个时期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提倡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宏扬民族精神,以德治国的方略、构建和谐社会的构想,都融入了文化传统的精华。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也遭到史无前例的重视,相干法规和举措相继推出。但是,要在各级党政领导和全社会中真正构成广泛共鸣,则远非一件使人乐观的事情。  西方文化阻隔和遮蔽本土文化。吸收和展现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对传播和丰富、壮大自己国家的主流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外来文化对其他国家主流文化的消极作用也是明显的。世界文化应当多样共存,但有的国家总是把自己的主流文化强加在其他国家身上,乃至要垄断、挟持别国文化。另外,一些即使用人类普遍的标准看也是不健康的东西,也会在文化交流中危害他国主流文化。  新时期的文化开放,对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西方一些思潮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要避免外来文化对我主流文化的强制性干预和改型,在对外文化交流格局中,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并且尽快改变文化贸易的巨大逆差,加大中国文化特别是主流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这样不但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多样化的格局,而且能够为建设健康的全球性主流话语体系做出贡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ly/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