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今年已是80周岁的老人,岁月流逝,往事如烟,博山税务街韩氏家族已传承了十几代,历经多年,时至今日,我所在的第二十世“祥”字辈已大都多成为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如此多少年以后,世上有谁还知道税务街北首曾经矗立过那座百年韩家大院,有谁还知道大院里的那些人以及他们所经历过的那段家庭历史。

我从幼年时代起,就在韩家德成永酒店里生活长大,经历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血雨腥风,亲耳听见过小飞机在头顶上扫射,子弹横飞枪炮炸响,亲眼见到解放前后时事变迁的岁月动荡,更有长辈的讲述,使我深感在那国难当头、家业飘零的往昔,民族资本企业绝非一片乐土,而我的世代先辈,在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上,用他们忠厚诚实的品德、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奋斗、创业,矢志不移地守业,始终令我感念于心。

鉴于此,我愿将我毕生所见、所闻、所感,述诸于文字,拼此拙作,以供后代子孙了解博山税务街德成永酒店的兴衰历史之一斑,也供对博山工商业发展史有兴趣的诸君提供微不足道的参考。如此,我心愿足矣。

1

德成永酒店的兴起

根据老人们的讲述,税务街韩氏家族是从扣家庄搬迁来的。还在清朝,我的太太曾祖父(按韩氏总谱序为第十三世),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是半袋高粱米,一头是孩子——这就是全部家当,来到税务街北首。从卖茶水起步,逐渐产销油和酒,经过四代人的惨淡经营,从一贫如洗到稍有积蓄,到十六世韩德昌、韩德懋、韩德励弟兄三人时,购下位于税务街北首的几件破草房和一片桑园地,并翻盖成店铺和住宅,渐成规模。

故园印象图韩吉祥绘制

2

德成永酒店的发展和兴盛时期

据传说,十六世太老爷德昌弟兄三人事业兴旺之际,出于孝心,为已故的老父母建造新的坟茔,奇怪的事,迁坟时,扒开旧墓之首,原来当年下葬时,因贫穷只用缸瓦片盖着的遗体,竟然被藤萝秧缠住,按照传统说法此系好风水宝地的吉兆。于是照原样覆埋,不再搬迁。这老弟兄仨中的老大和老三各有一子,即是十七世韩长庆和韩荫长兄弟二人,均精明能干,经营有道,且都能独当一面,自此分家经营。兄长韩德昌负责经营德成油店,堂号为“宜振堂”,位于南侧六个院子;老二韩德懋经营博山慎昌水泵厂,房屋六间,还有少量土地,无子,有一女儿;老三韩德励负责经营德成永酒店,堂号为“学忍堂”,为北边一侧六个院子、房屋共78间,占地20多亩,逐渐形成后来的格局。

兴盛时期,掌管德成永酒店的是我曾祖父韩荫长,字福庭。他是整个韩家发展历史中最有成就的实业家,而且在博山也是久负盛名的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和教育家。韩荫长的经营对德成永酒店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颜山中学第二任校长、十七世韩荫长

韩荫长是清末秀才。民国年间由于他杰出的领导、组织才能和社会活动能力,不仅将酒厂治理得蓬勃发展、兴旺发达,而且还积极参与了博山各种商界、教育界、慈善界的活动,并先后被推举为博山县参议、博山商会干事、博山农会会长、博山颜山中学创办者之一、第二任校长(.8—.12),还曾任博山慈善机构“万字会”的董事等社会职务。他所以获得这些桂冠,是与他个人浑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品德分不开的。他治家严谨,治业诚信,对人惜老怜贫,同情弱势群体,为人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税务街整条青石路都是他建的,积极投资发展博山的教育事业,参与博山颜山中学筹建投资,在博山老百姓中有着良好的口碑,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人人都夸赞他是博山有名的实业家、慈善家和教育家,所以获取了前述的各种社会职务。担负着政界、商界、农界、教育界、慈善界的重要职务。在韩荫长这位卓越的掌柜领导下,德成永酒店步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我们的家庭也成就了一个温馨和谐、忠厚诚实而有教养的温暖大家庭。四奶奶和我母亲的讲述就是良好的佐证。当年由于买卖兴旺,运输繁忙,修建酒店和大院的建筑材料(如木料等)和做酒用的高粱、煤炭等都是通过火车运到博山站,再沿税务街用小独轮车推到酒店。夜晚,从火车站的货场到酒店整个路上用汽油灯照明,远远望去,一片灯火通明,车辆来回穿梭,热闹异常。大青石铺成的路面上,竟然一左一右深深地被车轮碾压成两道沟,那青石表面也被多少车轮磨得光滑铮亮,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反映出当时事业蒸蒸日上的发达景象。

3

亲戚相助排忧解难走出困境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正当酒店红红火火兴旺时期,当家人韩荫长花重金购买了“期服”(即现在的“期货”),结果一下子把家里资金赔得精光。一家人的生计都成了问题,靠德成酒店大老爷韩长庆家供应一家人吃饭。酒店更没有钱进行运作。家计陷入困境。就在最艰难的时候,我的母亲程恩如回到娘家,把家里遭难的事跟外祖父程玉坤说了。我母亲这次娘家之行救了德成永酒店起死回生。

当时在博山曾有一个富豪排行榜,叫“程、孙、丁、丁、韩、蒋、李、王、王、赵”,从榜上看,程家排在首位,韩家仅为第五位。所以程家是博山数一数二的大户,那么程家又是如何发家的呢?据母亲说,当年程家一来到博山也是很穷,兄弟三人靠推着小车做生意,省吃俭用、勤俭持家,逐年积累。第一步先在博山大街南首买下宅基地和作坊,经营擀毡和熬水胶。第二步我二老爷和三老爷在沂源东里镇买下个大院子开货栈。收购山核桃、地瓜干、花生等经销山货,进一步赚了钱。第三步我外祖父再来税务街买了两个大院子,到博山北关头购置了一个带铺子的院子,专门经营煤炭。第四步在周村建商铺“义兴后”,在济南加盟了商店“广聚”,并先后把生意扩充到了南京、杭州、天津等地,成为博山商界一颗耀眼的明星。每次从外地做买卖回来就带回不少钱,在大街南头置办下大半条街的房子。母亲经常对我们姐弟讲述我外祖父创业的故事,并以此激励我们学习、上进。据听母亲描述,在我印象中,外祖父长得很有福相,大耳垂、高鼻梁,不仅如此,曾祖父还很有福气、财运。据说有一次参加山东省有奖储蓄,得了一等奖。把所得的钱分给他的三个妹妹和女儿(即我母亲),还有侄女,每人分的钱相当于可以购买一套四合院子的价值。外祖父不光有钱,还是位慈善家,经常给贫困的老百姓捐钱、送粮、送衣物。作为博山煤炭公会的成员,积极捐资助学,如投资筹建博山颜山中学(现淄博一中的前身)。后来,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公私合营,从家里的地窖中挖出五六小车的银元奉献给国家,资助国家建设,当然此是后话。当时,外祖父听我母亲说因为遭遇期货风波,赔光家业后,非常重视,就把我母亲叫到一个僻静处,详细问明情况,就立刻带着资金来到韩家,找到掌柜韩荫长,并把资金交到他手中,正是这笔资金再加上德成酒店韩长庆大哥的鼎力协助,帮助我家度过了危机。如果没有外祖父及时挽救,酒店的命运将不堪设想了。也正是有了程家的大力资助,德成永酒店如久旱逢甘霖,很快还上债务。酒店又步入正常的经营之路。

4

抗日战争艰苦岁月体现出民族气节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鬼子侵犯中国,家里只留下我父亲和叔叔等男爷们看家,其余妇女老弱逃难到石门镇去躲避战火。此时,日本鬼子常来我家骚扰、喝酒、耍酒疯,闹得家家民不聊生。被逼无奈,只好把家眷住的内宅院子门堵起来,另外走一条小夹谷道。为防止鬼子发现,小夹谷道还用木杆、柴草等挡起来。有一次,一个日本兵喝醉了,把我的父亲往酒缸里按,想把父亲淹死。多亏我的一个太老姑父发现,费劲气力才把父亲救了出来,这家仇国恨深深地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日本鬼子进博山,我的曾祖父韩荫长,为了保护颜山中学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将其藏在家中的骡棚里,和喂骡子的李久木住的小屋柜子里。民国三十二年(年)博山发大水,把小骡棚淹了。雨过之后,曾祖父叫上大家把图书搬到院子里晒,这是我亲眼看见的事实。日本鬼子投降后,把费劲心思保护下来的国家文化资产交给了政府教育部门。我的曾祖父韩荫长一生为国为民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为了纪念他,她的好多事迹都曾载入“淄博一中校志”。

5

薪火相传祖孙同掌酒店大业

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我的曾祖父韩荫长已是老年体衰,欲培养接班人以使酒店事业后继有人。为解决这一问题,其实曾祖父心中早有打算,他治家严谨,对家人无论男女老幼都要求非常严格,每隔五天就准时给家里人开会,集体听他讲“道经”,利用他所信仰的道家学说来规范和约束子孙的言行,在他的谆谆教导下,整个家庭形成一个有教养的环境,每个人也都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敦厚向善。我的曾祖父膝下有两子,分别是长子韩发榟,次子韩发樟。我爷爷韩发榟生有男丁四人,分别是我父亲韩其伦、二叔韩其信、三叔韩其义、五叔韩其佛。我称韩发樟为四爷爷,他的妻子就是经常给我讲韩家故事的四奶奶李玉慧。我四爷爷生有两子,即四叔韩其修、六叔韩其任。我三叔、五叔和六叔当时都在济南等外地读高中和大学,家里就剩下我父亲、二叔和四叔兄弟三人。在早期,我的这个两个爷爷也跟着曾祖父干了一段时间生意,不幸的是他们先后因病早逝,无法撑持家业。当年正值战火频繁,社会动荡,风雨飘摇年代,酒店如一叶孤舟,在商海中艰难前行。我的曾祖父就把治家的希望寄托在他的孙子,即我的父亲这辈人身上。于是,这年轻的小哥儿们仨就走上了酒店的管理岗位。我父亲其伦虽是老大,当年只有18岁,为人忠诚认真仔细,就掌管财务账房。我的二叔为人灵活善交际,具备管理才能,就总抓全局。我的四叔韩其修是个实干家,就在店铺柜台带领伙计们管理卖酒和经营等事务。他们在我曾祖父韩荫长的带领辅佐下,都以诚信为本,认真履职,恪守职责,勤劳治家。所以爷孙四人把酒店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打点得井井有条,酒店经营步入了正规。不仅如此,酒店的经营承继了积德向善的传统家风,尊老爱幼、怜孤惜贫,同情周围的弱势群体,所以在博山老百姓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作者在德国

6

博山解放时期的风云变幻

时间来到一九四八年,博山解放了。那年我十岁。正如全国的解放区一样,人民新政权建立,博山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作为见证人,我客观地把当时历史事实阐述如下。

来了一些带枪的把曾祖父韩荫长带走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被押走的曾祖父韩荫长一直没有任何消息,在一家人惊恐不安的等待中,忽然听说要在税务街小学召开审判大会,被审判的有博山大街上的张焕宸,赵家后门的孙宝森,再就是我的曾祖父韩荫长一群人。建国初期,博山搞群众运动,斗地主、分田地集中在税务街小学进行,当时没有公检法的执行程序,台上主持的喊一声被批斗对象的名字,随口问一下台下群众“怎么处理”?只要下面群众喊“死刑”,就架出去打死。当大地主孙宝森被打死前问了一句主持人“我犯了什么罪?”主持人回答:“剥削农民就是死罪!”于是孙宝森就被打死了。下一个被审判的就是我曾祖父韩荫长,当他被绑着押上台时,主持人刚要发问,还没来得及问,惊人的一幕突然出现了,有七八个粗壮的汉子突然冲上台,其中一个背起韩荫长,左右两边有两三个人护卫者,从台上冲开人群将被批斗的韩荫长背出了会场,飞奔着把他护送回家了,当时荷枪实弹的警卫和主持人惊得目瞪口呆,全场鸦雀无声,竟无一人前往制止。据家里老人讲,这次劫法场义举是得到当时街道干部王有庆的支持才得以成功,并不被追究,因为韩荫长本来就是慈善的实业家。背起曾祖父的是税务街南头的,人称“高麻子”,两边护卫的是薛好三、刘家兰、孙兰英等人。解放前荒年时代,这些人家无隔夜粮,冬无御寒衣,吃了这顿没下顿,在他们困难的时候,正是韩荫长当掌柜的德成永酒店,给与雪中送炭,解决温饱,他们都时常去酒店赊上几壶酒,正赶上酒大工们开饭时,也给他们一份饭,冬天没有棉衣、棉鞋穿,韩荫长就给他们写个条子,凭条就可以到道院万字会领到过冬的衣物,实在没有钱花时也是韩荫长解囊相助,每到年底,韩荫长就把他们所赊的账单全部免单,当然也许在今天的人看来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在解放前在这些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又无人相助的年月,如韩荫长这样善心相待、贴心相助的好人又有几个呢?又怎能不感念于心呢?主任及高麻子、薛好三、刘家兰等其他不知名字的老人们的大恩,令笔者永远的感念!

七十年过去,当年那一幕场景,犹然历历在目,使我感动不已,高麻子、薛好三、刘家兰、孙兰英等,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没有文化,但他们不仅有一颗识别善恶的良心,还有一种为知己者死的胆量,这就是博山人的性格!正如鲁迅先生所赞扬的“民族的脊梁”,他们就是博山人的脊梁!每念及此,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

德成永酒店的后人们将永志不忘当年救我曾祖父生命的这些好人们!

作者在意大利罗马

7

群星璀璨的后代精英书写韩家新历史

一年之后我曾祖父韩荫长寿终正寝。德成永酒店永远关上了门,作为韩家的后代子孙,没有多少物质上的遗产可以继承,就连那残剩的十几间仅供避风雨的陋室也在年税务街街拆迁中荡然无存,百年来聚族而居的老屋从此消失。但是韩家的后人继承了一份厚重的精神遗产,那就是进取、勤奋、刻苦、努力,并以此融入新社会、融入社会主义的大家庭。正是由于这种精神上的遗产,韩氏家族的后人们活得争气,干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首屈一指的是我五叔韩其佛,年9月即考取了当时的天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机械系,年8月毕业,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系原石油工业部基建局综合计划处副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五叔先后在燃化部、石化部基建局工作,主要负责石油炼厂机械及单机成套设备引进工作,解决了油田炼厂对单机设备的需要,因工作业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局级、部级先进工作者。年7月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第26届国际焊接学会年会,学习并借鉴了国际焊接新技术,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年6月带队赴西德汉堡普罗于格尔泵厂对从该厂引进的浸没油泵进行了考察,掌握了该设备的基本性能和技术参数,了解了国内的差距,为该设备在石油系统应用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支持。自年7月起在石油工业部基建局从事综合计划、劳务出口及单机设备进出口工作,年6月任综合计划处副主任工程师。他为人正直,热情直爽,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工作认真负责,勤奋敬业,任劳任怨,主动深入一线为基层服务,得到了各方好评,为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年至年曾两次赴意大利洽谈合作项目,与斯纳姆公司签署了伊拉克贝吉装油栈台劳务合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年至年先后5次赴日本执行项目合同任务,监造并检验石油部为基层单位引进的压缩机、油泵及反应器等压力容器,均按时保质完成引进任务。年9月赴伊朗参加德里兰国际博览会。五叔系石油系统机泵领域的专家人才,熟悉国内外机、泵、阀等设备的行业技术水平,特别是油田及炼厂气体压缩机,并积累了一定的技术样本及资料。熟悉单机、成套设备的引进过程,包括制定计划、询价、谈判、签合同、设计审查、检验、保管、分配、使用等。曾多次赴日本、西德等国家执行引进合同,进行机泵设备的考察、监造与检验。先后负责引进炼油及油田使用的关键单机设备多台(套)、阀门多个、钢材2多吨,引进的设备技术先进、质量优良,解决了油田及炼厂项目之急需。协助九江、浙江、新疆、宁夏等炼厂引进主风机、气体压缩机等设备,并热心为基层服务,解决有关技术难题,博得了各方好评。根据组织安排,将相关设备技术参数等及时提供给制造单位进行测绘仿制,为国内研究、自制同类设备提供了技术支持。五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英语翻译能力,先后结合工作实际,撰写或翻译论文多篇,其中《略论国外透平压缩机的先进构件与技术》等技术论文被刊登在《风机技术杂志上,体现出高深的技术水平,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与赞同,先后翻译了《压缩机现场试车指南》《如何防止热传导设备振动》《埃索研究工程公司工程基本准则(机械设备部分)》等专业技术资料,为专业技术人才学习新技术提供了帮助。

韩其佛同志在石油系统工作了40年,他热爱石油事业,对石油有深厚的感情。他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不论在机关还是在基层,他都能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安排,从不为工作讲条件,任劳任怨、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因工作业绩突出,先后多次被所在单位和石油部评为先进个人,五叔他干一行爱一行、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认真钻研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为中国石油事业的腾飞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五婶孙淑贞是博山著名商号“景泰成”后人,系出名门,两人是高中同学又同在北京工作,遂结为伉俪。

其次是我三叔韩其义,原来在五零一厂(即山铝)职工子弟学校教物理,该校后改名为有色金属材料学校,因其成绩突出,被选入北京钢铁学校进修,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省贵阳市有色金属研究院,任总工程师,也干出令人敬仰的优秀成绩。

第三个大学毕业的是我六叔韩其任。五十年代考入山东工业大学机电系,毕业后在张店电机厂任高级工程师,在电机厂也是人人佩服的技术权威。

其他子弟如我父亲韩其伦、二叔韩其信先后参加会计学校培训,我父亲辗转到博山大乔干会计,二叔到昆仑铁业社即后来的淄川锻压机床厂当会计,都是靠自己的劳动养活各自的家庭老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再赘述。

在五十年代到文革时期的七十年代,在到处讲阶级斗争的背景下,特别是背着剥削阶级家庭包袱的子女们,能冲破重围,脱颖而出,干出如此成绩,其间的付出的刻苦努力是绝非常人能达到的。

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

历史远远没有终结,江山代有才人出,到了二十世的“祥”字辈照样有璀璨的明星使人眼前一亮,如我二叔的小女儿韩梅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名字也载入博山区人民政府出版的《五湖四海博山人》的史册中。六叔家大儿子韩万祥任济宁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三儿子韩晓乐成为著名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原在淄博电视台任职,因优秀的业务水平,后调任香港凤凰卫视工作。我作为韩其伦的大女儿,年毕业于山东建材学院,先后在博山水泥厂、淄博特种陶瓷厂工作,曾任技术科长、厂长助理、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博山区人大代表等。我主要工作经历:主管工艺设计、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攻关、节能减排等工作,研制的集成电路BN扩散原料粉,连续合成是中国唯一一家,我厂生产的氧化铝棍棒质量在国内也是一流的,由于不断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效益也逐年增长。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作为淄博市级劳动模范享受劳模津贴,我此生为特种陶瓷厂做出了卓越贡献,总算没有辜负先辈的期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生活在国富民强的今天,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阳光雨露,作为德成永酒店的后人,在感激当今盛世开明的同时,再回首那段风雨如磐的历史,无论是生活在今天或者明天的后人们,从德成永酒店历史中接受这份精神上的遗产还是很有意义的。这就是我写成此文的目的所在,愿与韩家后人共勉。

二零一八年六月于张店

古稀忆旧——那年,那人,那事又见故园——废墟前的思考:那年、那人、那事

长按或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ly/13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