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北京rdquo的英文名
有同学最近问我一个问题: 老师,老师,“北京”的英文名称到底是Bijing还是Pking?我在英语新闻里看到的是Bijing,但是北京大学的英文确实是PkingUnivristy,到时是哪个...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很有代表性的,我立刻联想到了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情况,比如“清华大学”的英文名并不是QinghuaUnivrsity,而是TsinghuaUnivrsity;南京大学叫NankingUnivrsity,而并非NanjingUnivrsity;另外,“太极”在英文中的说法叫Taichi,而并非Taiji;“功夫”的英文是KungFu,而并非GongFu;“中华牌香烟”的“中华”叫Chunghwa,而不是ZhongHua;还有著名的“茅台酒”,其商标不是MaoTai,而是Moutai。那么,这些“似拼音而非拼音”的东西是什么鬼? 中华:Chunghwa 茅台:Moutai 首先,我们得讲到一个年份:年。这一年,中国大陆正式公布“汉语拼音方案”,并向全社会推广。自那时起,我们便有了“拼音”这样的说法。 “汉语拼音”(ChinsPhonticAlphabts),其正式说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这个方案主要运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可以理解成为汉字的“音标”。汉语拼音在年成为国际标准,有ISO认证,编号为,国际上正式的叫法为: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小学里都学过吧 现在跟着侃哥时空穿越一下,回到年前。那个时候的中国用什么汉字注音方式呢? 其实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MattoRicci),在中国推广他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被称为《西字奇迹》(WondrofWstrnWritin) 利玛窦和明朝官员 《西字奇迹》部分内容 再后来,19世纪中期,英国人T.F.威妥玛(ThomasFrancisWad)所创制的“威玛拼音”或者叫“威氏拼音”(也叫“韦氏拼音”)对后世影响最大。上文中提到的,Pking(北京),Naking(南京),Chunghwa(中华),还有Canton(广州),Tinchin(天津)都属于威玛拼音。因为这样的拼音符合英国人、美国人的发音习惯,标注方式对他们十分友好,所以“威玛拼音”在国外比较流行,比如“粤菜”在英文中翻译为:Cantonsfood 当然,除了地名,还有很多咱们熟悉的近代历史人物,在英文中的名称,也大都用威玛拼音。比如:蒋介石,其威玛拼音为:ChiangKai-shk,蒋介石当时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国外有很多书老外都非常熟悉这样的读音,所以一些不熟悉中国历史的翻译人士,把ChiangKai-shk翻译为--“常凯申”,其实就是“蒋介石”啦。 登上TIME杂志封面的“常凯申” 香港、澳门都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所以还保留着威玛拼音的习惯,比如“香港”--HongKong,“澳门”--Macao。关于台湾,年国民党兵败台湾,所以一直保留威玛拼音,指导年台湾全面改用汉语拼音,但是现在还有相当大比例的台湾人使用威玛拼音。比如“蔡英文”的拼音在很多台湾媒体上还是:TsaiIng-wn。新加坡的汉字虽然已经采用中国大陆的简体字,但注音系统还是威玛拼音,比如已故领导人“李光耀”的注音为:LKuanYw。 香港街头随处可见的威玛拼音 根据侃哥观察,基本上海外媒体(比如CNN、BBC),凡是报道中涉及港澳台、新加坡等海外华人名字,一律都采用威玛拼音,报道中国大陆的人名、地名,均采用中国大陆的汉字拼音系统。比如,“习近平”的英文就是XiJinPing,而不是HsiChin-P’ing,这种做法确实比较客观。 当然,话要说回来,中国大陆目前确实还存在着一些威玛拼音的情况。这是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段不可磨去的历史,很多使用威玛拼音的地名已经约定俗成、深入人心。为了保持传统文化,一些地名仍然沿用旧称,比如前文中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但“北京”,作为强盛中国的首都,保留民国时期的叫法--Pking显然不合适了,以后请大家统一称为Bijing吧。 好玩的英语学习,尽在侃英语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jji/11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内地买不到的药品清单香港购物必买
- 下一篇文章: CASC暨中购联中国购物中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