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香港是闻名世界的美食天堂。香港饮食文化为东方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交汇所在,发展出了一套揉合中国菜(主要为粤菜)和西餐的饮食习惯。作为全球各地人们的汇聚点,日本菜、韩国菜、台湾菜、越南菜、泰国菜及印度菜等餐厅于香港均十分常见,因而被誉为“美食天堂”。

以往的大牌档、街头食档、老字型大小的茶餐厅、酒楼食肆、各类地道酱油饼食以及其他传统的香港特色食品仍然继续传世。此外,过去百多年来香港经济及香港社会急速发展为香港人的饮食文化带来新的风貌,融合了全世界各地的地道美食。在香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

一、早茶文化

在香港,很多香港人会在起床之后,三五一群,或者举家,来到茶楼,点一壶香片,要几碟小吃,边饮茶边聊天,这就是香港清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早茶。这时,若坐在他们中间,定会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吃的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这种过程。香港的早茶,其实是一顿丰盛的早宴,远胜过大陆那匆忙、简易的早饭。香港人喜欢“叹早茶”,一壶靓茶,几笼精致巧手的粤式点心,一顿早餐吃的如此惬意,难怪“港式饮茶”一直声名在外。在香港大一点的酒楼食肆,上百道点心,数百位食客会聚一堂不足为奇。不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扶老携幼,呼朋唤友喝早茶成为香港一个很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特色饮食

1、丝袜奶茶

在殖民地时期,香港慢慢吸收了英国的饮食文化,其中英式下午茶逐渐当地语系化,成为茶餐厅的主要部份。当中最著名的就是丝袜奶茶。丝袜奶茶以多种茶叶冲泡,用如丝的绵网过滤,再加入淡奶。“鸳鸯”则是香港另一特色饮料,以淡奶、红茶和咖啡混合调制而成。在饼店及茶餐厅可以找到蛋挞与凤梨包这两种中西文化混合而成的香港特色食品。及后,其他创新的饮品出现,如柠啡与柠宾。

2、街头小食

街头小食是香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鱼蛋、鸡蛋仔、肠粉、碗仔翅、钵仔糕、格仔饼、狗仔粉、凉粉、猪红、牛杂、萨琪玛、龙须糖、脆麻花、蛋散、煎酿三宝都是很受欢迎的街头小食。大部分街头小食都是来自广东,但也有少数来自其他省份,例如萨琪玛是满洲小吃。香港其他的咸甜小吃也充满传统风味,有些更是香港特有的,如元朗的老婆饼和老公饼。

车仔面出现在年代,当时大陆内地难民涌入香港,谋生困难,所以涌现了流动摊贩。流动摊贩为了运输方便,把所有厨具食物放在小小的木制手推车上,车仔面因而得名。由于顾客可以随意选择面条、配料、汤汁,而且价钱实惠,所以受到大众欢迎。

3、港式甜品

说道香港甜品,想必大家都会想到驰名的满记或者许留山,但这只是香港甜品世界的冰山一角。港式甜品选择繁多,传统的有糖水(北方称甜汤),包括红豆沙、绿豆沙、芝麻糊、杏仁糊、炖奶、西米露、合桃露、麦米粥及甜品凉粉等,西式的有芒果布甸、干酪蛋糕等,还有中西合璧的西米布甸和近年出现的杨枝甘露、西米捞等。

4、凉茶

香港天气炎热潮湿,能够解暑消毒的的凉茶成为民间常用的中草药饮品,例如廿四味、五花茶、鸡骨草、火麻仁、菊花茶、酸梅汤与竹蔗茅根水等。凉果方面,则有嘉应子、山楂饼、话梅、陈皮梅、飞机榄等。

三、外来饮食文化

1、酒吧及餐厅

作为国际美食都会,香港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自然也就有很多充满外国风情的餐厅和酒吧。因为早年洋行集中在中环,而英兵在当年的添马舰海军基地上岸后在附近的湾仔留连,所以,香港的酒吧很早已经在中环的兰桂坊和湾仔的骆克道及谢斐道出现。后来,酒吧遍布了了全香港各区。

外国酒吧常以富欧洲国家特色的装潢为卖点,售卖的啤酒产地也会相配合。由于香港是前英国殖民地,英式及爱尔兰式的酒吧比较多。英式酒吧一般座位比较少,爱尔兰式酒吧会供应爱尔兰咖啡,美式酒吧则比较富现代感。这些外国酒吧的顾客都以外国人及曾在外国生活的香港人为主,集中在中环、湾仔和尖沙咀。

2、快餐店

六七十年代起,大家乐、大快活、美心速食相继开业,同时来自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亦相继来港,标志着香港速食文化和连锁式饮食集团的开端。其后,登陆香港的还有来自日本的吉野家、回转寿司,美国的云狄斯(Wendys)、哈迪斯、汉堡王等等。除了香港市民容易接纳外来的饮食文化,香港本地的连锁式饮食集团亦擅于吸收各地饮食文化的精粹。当中美心速食、大家乐、大快活也会提供中式食品。其他例子包括为数众多的回转寿司店和韩国菜馆汉阳苑。

3、咖啡文化

虽然香港人本来喜爱饮茶,但是随着茶餐厅的兴起,咖啡也渐受欢迎。尤其是在下午3时至下午6时,茶楼午市与晚市的空档,就成了喝咖啡的黄金时间。你可以去街头的茶餐厅,咖啡配蛋挞或凤梨油;也可以到西式咖啡店,咖啡配面包蛋糕。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保持70年代装潢及风味的香港冰室!

赶快来试试!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ys/1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