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香港的青少年生涯教育是这样做的
年2月3日,前海生涯前两期执业班学员跟随前海生涯CEO、深圳市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会长刘志强博士一同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进行访学,与教育学院院长梁湘明教授以及其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关于香港青少年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入座谈和交流。 在简单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的部门情况及专业设置后,梁教授及项目组成员就他们目前正在参与的一个全港青少年生涯规划项目进行了全面且详尽的说明。 此项目由香港某慈善基金支持,联合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专业协会(香港辅导教师协会)及社工组织(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香港小童群益会、香港基督教服务处、香港青少年服务处、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全面协助15-21岁在学及待业待学青年进行生涯规划。项目的重要目标是建立一套适用于不同青年的全方位生涯规划介入模式。 项目于年5月开始,将在5年内建立一套有效的模式,通过专业的生涯规划工作者团队、五支地区服务队、一站式电子平台、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等方式,帮助青少年探索及认清自己的专业兴趣、找到人生方向,培养他们对于人生及事业的正面态度和价值观。 据梁教授介绍,香港的生涯教育始于年。 从那时候起,部分学校便开始把生涯规划纳入到了学校教育当中,主要由学科教师在课下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来开展,但学科教师自己本身仍需完成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比如英语、数学等。项目组成员Tony曾在香港高中担任英语老师,他表示自己之前每天大概会花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在生涯辅导上。到年,香港的大部分学校增加了一个生涯规划教师编制岗位,专职从事生涯教育工作。 此外,学校也会邀请职场人士到校园内进行职业经验的分享,帮助学生了解外面的工作世界。分享的内容不仅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某个职业在做些什么,更多的是让学生们知道从事这个职业将会面临哪些困难,这个职业的利弊分别在哪里。 现在,香港正努力把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科教育进行融合。比如中文课里会有一节课的主题是关于梦想,就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思考和与同学讨论自己的梦想;在数学或体育课上,老师会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数学和体育相关的职业都有哪些,从事这些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学习能力。 梁教授说,项目组工作的其中一部分就是要帮助学校把这些他们曾经做过的、已经在做的生涯教育工作,由零散的点连成一条完整的线。 由此,项目组在面向学校、学生及家长时,都开展了不同的生涯规划的内容。 针对合作的学校,项目组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来帮助学校开展生涯规划。很多学校会将申请到的经费用于建设校内的生涯辅导中心或咨询室,中心或咨询室的整体设计和物品购置都由学校自行完成。 另外,项目组也为学校提供专业的生涯相关培训,主要包括3个不同的级别。初级以生涯规划基础理论为主,面向全体老师;中级主要讲解一些实际的案例,针对部分专职的心理和生涯老师;高级则会包含实践和实习(practicum),面向小部分老师、社工及辅导主任等人员。 项目组的成员Cecilia表示,他们不会凭自己主观的印象去判断学校的需求,而是先与学校建立关系充分沟通,做出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后再开展培训。 对于学生,项目组主要研发了线上的e-Portal一站式电子平台,让习惯使用高科技的青少年能够通过电脑、手机等即时通讯工具来利用生涯规划的资源。 需要咨询的学生和青年也可以在香港各个地区找到相应的服务支队,与开展生涯辅导的社工及咨询师一对一面谈。 此外,项目组还与政府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网络,组织开展针对青少年的职场体验活动。 职场体验分为单日参观和深入体验(生涯影随shadowing)两种。 单日参观的机构包括像IBM这样的大企业及建筑署等政府部门;深入体验是让学生用2-3周深入一家机构中去体验和实习,重点在于要把体验和学校生涯发展的课程体系(curriculum)联接起来,学生在体验前需要先做一些前期准备,体验之后回到学校也要完成一些反思练习(reflection)和讨论。 他们专门设计了一个可以帮助学生预约参观的APP,各个机构和组织可以上传自己的资料及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让学生们提前做好准备。 同时,梁教授还表示,他们还用了多种方式来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生涯规划教育中,包括开展家长教育系列讲座(讲座嘉宾多为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如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演艺明星森美等)、家长体验小组活动以及家长梦想实践计划。 其中,家长梦想实践计划是鼓励家长申请一笔梦想基金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目前已有不少令人惊喜的成果。 梁教授现场给我们播放了一个家长梦想实践计划参与者的短片,讲述了一位母亲在女儿读大学之后重拾了自己的梦想,用梦想基金读完了素菜学习班,并把自己所做的素菜全部赠送给了需要帮助的流浪人士,十分令人感动。 她的女儿也在短片中表示,非常高兴看到妈妈有勇气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很为她感到骄傲,也被她在实现梦想过程中展现出的能量所鼓舞。 在梁教授介绍完项目现状及成果后,访学团成员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提问和请教,并得到了梁教授和项目组成员耐心且细致的解答。 Q:项目为合作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在筛选合作学校的过程中,是否有相关的要求和标准? A:在选择合作学校方式是有标准的,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申请这个项目的动机,校长是否真正重视青少年的生涯规划 2.学校在生涯规划教育的准备度和需求度是怎么样的(已经做得很好的学校就不需要了) 3.保证各个层次的学校都有一部分(香港的学校分为Band1-3三个不同的等级) 4.生涯规划教育是否在学校的3年发展战略和目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方 Q:学校的老师在培训结束后,是否能持续保持能量? A:培训后学校的教师是否能保持能量,取决于学校老师的能力水平。调查显示,接受过培训的多名老师们给自己评分的平均分大概在50分左右(满分分)。 座谈结束后,梁湘明教授及项目组成员还邀请访学团成员一同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教职员联谊会会所餐厅共进午餐,大家一饱口福,品尝了正宗美味的港式茶点。 午餐期间,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生涯访学之行受益匪浅,享受了一场大脑和味蕾的双重盛宴。 在了解香港如何开展青少年生涯教育后,我们不禁要思考,香港在青少年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做法对于我们这些大陆的生涯教育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在未来,我们是否也能开展如此深入的青少年生涯教育工作和服务? 不可否认,香港在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分工等方面都发展得比较成熟,教育界和社工群体的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府支持和慈善基金。基于中国大陆的社会现状,这种大型青少年生涯规划领域的多领域跨界协作项目也许短期内较难在中国大陆复制或落地,但香港在青少年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创意、投入及用心是我们大陆的生涯教育者需要去学习和借鉴的。 如今的世界日新月异,而青少年都是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原住民”。怎样摆脱“代沟”,用青少年更喜欢和更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生涯规划?怎样鼓励家长更积极地参与到引导青少年进行生涯规划的活动当中来,帮助他们树立起正面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整合学术界、商界、政府等不同群体的资源,更好地为青少年进行生涯教育服务?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未来更深入去思考和探讨的。 香港距离深圳不过几十公里,但在生涯教育方面深圳相比香港还是有不少的差距,起码在政府和社会支持、跨界合作等领域上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这次参访,我们看到了开展青少年生涯规划教育一种全新的可能性,而未来中国大陆青少年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则有赖于我们生涯规划的同僚们共同的努力和创造。 参访结束后,学员们对梁教授及其项目团队的热情接待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也对前海生涯提供了如此珍贵的访学交流机会表达了感激。 在未来,前海生涯还会为学员提供更多专业成长和学习的机会,让学员们能持续与各地生涯教育的学者、从业者、实践者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始终走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生涯教育的最前沿。 如果您也希望有机会像他们一样 参加丰富多彩的生涯访学交流活动 欢迎参加 前海生涯咨询师执业班 (戳链接了解详情) 或 前海生涯国际生涯规划师认证班 (戳链接了解详情) 两班联报 可享受优惠价元/人哦~ (报名刘老师) 如您有任何生涯教育的需求,欢迎与我们联系 --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xs/7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爆香港的茶餐厅来广州了那一锅五十多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