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nb.ifeng.com/a/20200114/8061710_0.shtml

年,海底捞在四川简阳开出首家火锅餐厅。

年9月,海底捞在香港主板IPO、募集资金75.6亿港元,刷新中式餐饮企业公开募集的全球纪录。

年8月29日出炉的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海底捞(.HK)创始人张勇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榜首。

按9月3日收盘价,海底捞市值亿港元,约合亿美元。张勇夫妇直接/间接持有68.6%,市值超过亿美元。

过往12个月(年H2+年H1),海底捞净利润19.1亿元,约合21亿港元。以此计算,海底捞市盈率高达95倍!

同在香港主板上市,“纯互联网公司”腾讯市盈率为32倍,“半互联网公司”小米只有18倍。火锅连锁店的估值水平达顶级互联网公司的3倍,说“没泡沫”难以让人信服。

资本市场并非“不识数“,只不过腾讯市值太大、小米短期也难见起色,不如凑热闹去炒海底捞,赚些快钱。

海底捞当前估值无疑存在泡沫,问题是泡沫什么时候破,或海底捞能否以业绩填充。

营收增长主要靠开新店

年,海底捞服务1.6亿人次,平均翻台率5次/天,营收亿元,同比增长59.5%。上市前的年、年,营收增速分别为35.6%和36.2%。

年H1,营收亿,同比增长59.3%。

年以来,海底捞营收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猛开新店。

截至年末,间门店中间位于中国大陆,36间在海外。年6月末,门店总数达间,其中间位于中国大陆的个城市。

海底捞门店人均消费有两个特点——

第一,一二三线人均消费差距远小于收入差距。例如年一线城市门店人均消费比三线以下城市高15%,分别为元和92元。但一线城市北京的收入不会只比三线城市邯郸高15%。

第二,人均消费增长缓慢。年,一线、二线城市门店人均消费分别比年高7.9%和2.4%,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均消费下降了2.6%。

年,位于中国大陆、开业一年以上的可比门店数为家,总收入75.9亿,单店收入万,较年增长7.4%,远远低于近60%的营收同比增速,说明海底捞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开店。

年H1,开业一年以上的可比门店数达家,总收入58.5亿,单店收入万,同比增长4.3%。

不论是人均消费还是可比门店收入,增长都是个位数,海底捞每年近60%的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于开新店。

海底捞高估值的基础是开店“又快又好”,但对中国大陆能容纳多少家海底捞不应盲目乐观。有预测说是家,这有点扯。能否把现有家翻倍到家,还保持万以上的单店收入,要打个大的问号。

餐饮连锁企业靠门店数推动营收增长很正常、很健康,但拿来与互联网公司比就是“关公战悟空”了。

互联网公司为1亿用户或2亿用户提供服务的成本只差个零头(主要是带宽和服务器费用),海底捞为位还是位客人提供餐食的成本不会只差个零头!

利润率下降成趋势

海底捞主要成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原材料及水电费、人力成本及差旅费、租金及折旧。海底捞财报没有专门列出毛利润,但从营收中扣除上述三类成本,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毛利润了。

年,一线城市人均消费也才95元,整体毛利润率达21.2%。其后人均消费逐年上涨,毛利润率逐年下滑且幅度扎眼。

年H1,一线城市人均消费已达元,毛利润率只有14.4%,较年低6.8个百分点。

年海底捞位于一线城市的门店,能够从每位食客身上赚取20.2元毛利润;年H1只有15.8元,较年下降21.6%。

年,海底捞新开门店家,人员工资和食材成本均增加了60.8%,而且只比营收增速高一个百分点,可谓“神同步”,说明海底捞运营之规范、成本控制能力之强。

租金支出增长65.1%,比营收增速高5个百分点;水电费增长70.6%,比营收高10个百分点;折旧及摊销增长91.6%,比营收增速高31个百分点!

新开门店的装修、添置设备令非流动资产大增20亿,几乎翻了一倍,年折旧与摊销达到6.89亿,相当于财年净利润的42%。

百分比视图更清楚地显示出海底捞强悍的成本控制力。在急速扩张中,肉食、人力成本大涨的背景下,三大主要成本占营收的比例有两项温和上涨、一项下降。

食材、人力成本上涨是外因,难以通过提价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大开新店造成折旧、摊销的大幅上涨是内因,短期内亦难消除。不论外因还是内因,海底捞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已成不可避免的趋势。

海底捞再优秀也是火锅店!每多接待一位客人就要多准备一份食材,还要让TA有位子坐、有服务员为TA服务,房租、水、电方面的支出均与接待量成正比。而腾讯多接待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xs/16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