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胡弋来源丨红网

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4月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由于该次交易会是“一剧两星、一天两集”电视剧播出“新常态”实施后的首次业内盛会,新政实施以来的诸多电视剧生态格局变化、业内应对、未来趋势等成为与会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电视剧行业明显出现了七宗“最”。

第一最:一线演员片酬没降反升

“一剧两星”后,一部剧只能卖给两家卫视,两家卫视的购片费肯定没四家多,那么影视公司的制作费势必要下调。业内人士猜测,制作费低了,演员片酬也会下调。新政显然让制作人的希望落空了,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著名导演尤小刚:“大咖片酬不降反升。一线演员片酬上两三千万的不在少数,还有很多过气的一线演员死守价格。”尤小刚表示,“如果主演的片酬占50%以上,绝对没法好好拍,就是陪着大腕儿玩游戏呢。正常片酬应占总投资的25%。”

尤小刚表示,年对于制作方和播出方的关键词都是“审时度势、量体裁衣”,“演员片酬居高不下,制作公司的出路就是找电视台买单。电视台说用谁就用谁。毕竟电视台有刚需,为了保持收视排名,需要播出有一线大腕儿担纲的顶级剧。”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唐辉煌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制片人王辉也称大咖片酬变化不大,演员片酬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线价格是天花板了,未来也不会下降,还会略升。二三线在降片酬。”

北京电视周刊宣传推广部主任、北京星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电视剧《中华好孩子》编剧、制片人陈华杰说,我们现在正在运作商业古装大戏《大唐第一宰相魏征》、《大汉天使》和家庭伦理轻喜剧《搞定丈母娘》,从接触到的演员来看,一线大咖演员的片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上升了,二三线演员的片酬下降了40%左右。

第二最:央视成新政最大赢家

在交易会上的几大论坛中,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定制政策说明会成为最火论坛。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彭健明,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主任梁建增,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副主任汪恒,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项目部主任秦振贵,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项目部副主任张洁、王浩等超豪华阵容出席,充分说明央视对电视剧项目的重视和优质剧目的野心。

今后央视将会发展定制剧,针对制作公司尚未开拍的电视剧,在剧本阶段就介入进来,这一举措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符合央视一套和八套频道定位的剧集出现。央视未来定制剧类型一是当代现实题材剧、历史正剧、经典名著改编的大剧,二是根据时间段打造的贺岁剧、周播剧,而此前央视剧集还极少采取“周播”模式。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影视集团等公司已和央视就定制剧进行过沟通,有望打造反腐题材剧等。

第三最:“劣迹艺人”条款入合同

春季交易会上,“劣迹艺人”政策成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wh/1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