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需要忌口吗 http://m.39.net/pf/a_7007742.html

(本来打算在情人节的时候发这篇文章,奈何文章档期排不开,索性选在今天白色情人节发出。)

若要讨论九十年代香港电影,陈可辛的《甜蜜蜜》必是绕不开的一部作品。这是一个「一分甜蜜九分命运」的爱情(almost)故事,故事设定于中英联合声明后至回归前的时期,看似金堆玉砌歌舞升平卻又暗潮涌动。今天我们不讨论故事,带大家重温一下《甜蜜蜜》里的尖沙咀,叹谓光阴荏苒。

广东道

年,黎小军与李翘初识。初到香港的小军粤语说的不好,英语不会说,被在麦当劳做服务员的李翘骗去她所兼职的英文学校学习英语,并从中抽取佣金。课后,小军载着李翘去上班,穿过繁华的弥敦道,行至广东道时,李翘禁不住哼着邓丽君的《甜蜜蜜》,小军自然地跟着唱。这一段,新移民、单车、邓丽君,还有那些年的广东道,构成颇具时代意义的浪漫画面,很饱满的电影延伸。

棉登径与缅甸台

黎小军住在缅甸台,身处快节奏的尖沙咀,这里却彷佛时间静止了一般。电影里的棉登径有不少旧公寓大厦和老店,当中位于棉登径7号的「OpportunityFurnitureStore」是片中常常出现的场景。不过,那些老场景已面目全非,昔日富旧情怀的小区,大部分旧楼已被拆卸,棉登径7号的家俬店也结业多时了,现在是一家商务酒店。

尖沙咀讯号山公园下的缅甸台(MindenRow)并不起眼,四周都是一些旧楼,毗邻九龙主要街道漆咸道南及弥敦道之间。该街道的名字虽然称为缅甸,但与东南亚国家缅甸无关。其命名的来源可追溯至19-20世纪初,该处曾有一批来自德国中部城市棉登(Minden)的人聚居,因此而得名。后来英国及德国在一次世界大战时为敌对阵营,原居于该处的德国人从此迁出。因此,今天大家不会在该处找到任何德国的色彩。

而棉登径则是后来在附近开辟的新街道。棉登径的英文译名与毗邻的缅甸台(MindenAvenue)都采用「Minden」一词,这种同一个名字,两种中文译音的情况,在香港早年教育不普及的年代犹为常见。

么地道

除了「OpportunityFurnitureStore」外,影片中经常出现的老店,还有位于么地道30号的「ChowBarKee」。两间老店都以英文为店名,反映当年尖沙咀中西共融又市井草根的独特性格。ChowBarKee所处的街角在片中有一电话亭,那里是小军与小婷(杨恭如饰)通电的私家位置。ChowBarKee至今已不复存在,所处的旧楼也已被拆卸,现在是一家日式拉面店(题外话:这家拉面店主打蘸面つけめん,之前在湾仔也有一家分店,比尖沙咀的好吃不过已经倒闭了,尖沙咀这家算是香港现存的蘸面店里比较正宗的,如果去不了西九龙中心的某家,这家也可以试一试)。

中间道

《甜蜜蜜》的故事背景横跨八九十年代,如果说广东道的场景代表八十年代,那么中间道就是九十年代。久别重逢的李翘与小军在中间道遇见了邓丽君,这一刻车厢播放着她的《再见我的爱人》,那欲断还难的感情,在沉默之中百般回忆涌心头。「Goodbyemylove,我的爱人再见,Goodbyemylove,相见不知哪一天……」对照八十年代的那首「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的《甜蜜蜜》,很是感伤。

《甜蜜蜜》是部时代苦情戏,名字虽然甜,剧情却不怎么甜。几个主角从内地到香港,再到美国,一路都是苦中作乐,聚少离多。在残酷戏谑的「命运」之下,他们的人生粗糙又美丽,脆弱又顽强。

影片的最后,年,黎小军和李翘在纽约的电视机橱窗前相遇。新闻里,正播着邓丽君的死讯,当《甜蜜蜜》的歌声响起,两人转头相见。对于这个结尾,陈可辛曾这样评价:「现实中,男女主人公不可能在一起,但观众想要他们在一起。其实呢,如果他们能在一起,早在一起了。」——不愧是中国商业与艺术融合最好的导演:在作品内容上从来不乏理想和情怀,在创作和发行作品时则极尽精明和算计。

而这一点也「很香港」。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还请多多点文末的

「在看」支持呀。

你也许还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香港有哪些野餐好去处之九龙篇

魔都探店

上海最美书店

春来何处去:年香港踏春赏花指南

魔都探店

一些还不错的小餐厅

Thatsgirlsspirit?

(除特别说明外,图片均来自网络)

香港什么时候能通关啊↓愛理Airi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wh/1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