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万港漂都在这儿

这几天圈妹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一个香港女生,在新界北的中英街上拍摄,结果拍着拍着拍进了深圳公安局……

(图片来源:香港01)

没错,在香港和深圳之间,还有这样一块地方,叫中英街。

它神奇的地方在于:它既是香港的,又是深圳的;它既是旅游胜地,要申请额外通行证才能去玩;它又是禁区,谁都不能进......

而且这个地方,一不小心就会踩过界!

一半香港一半深圳……

香港新界北区有一个地方,叫沙头角,是香港和深圳的交界,对面就是深圳盐田区。

多年前,也就是年,那时大清还没亡,英国以沙头角河为分界,租借了新界。

(图片来源:香港历史档案馆)

在这附近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客家村子,叫沙栏吓村。

据说,当时英国人用木牌来定边界,就插在了沙头角河北侧,也就是把这个村子划给了英国。

(图片来源:香港历史档案馆)

但村民不愿意,趁天黑把木牌插到了西边,所以现在沙栏吓村又变成了深圳的地盘。

(图片来源:深圳新闻网)

总之这个中英划定的边界,把沙头角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华界”,一部分“英界”。

可区区一个界碑,怎么可能阻挡人们买东西、做生意的热情呢?

(图片来源:网络)

因为英国人对这里管得不严,两地居民就建起了各色商铺,慢慢形成了一个贯穿香港、深圳的集市(当然那时,还没有深圳的概念)。

以界碑为标志,香港这半条街被称为“中英街”,华界这半条街被称为“中兴街”。

(图片来源:网络)

本来中英街就是一个两地村民互通有无的集市,但随着时代推进,它也被赋予了很多不同的意义。

(图片来源:网络)

一街两制……

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军队正式接管了这半条街道。

10月,中国军人和英国军官,在中英街3号界碑前进行了交谈,堪称历史性的瞬间。

(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深圳政府干脆比照着这张照片,弄了两个铜像来纪念这件事。

(图片来源:网络)

紧接着,冷战爆发,这条不怎么起眼的中英街,成了世界四大分割线之一,与德国柏林墙、朝鲜半岛38线、越南贤良桥齐名。

(图片来源:网络)

左边香港阿sir,右边内地警察,成了这条街上最有特色的景观。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为了方便管理,两地的政府都在中英街附近规划了禁区。

从深圳去中英街,需要办理边防特许证;而香港居民想在中英街附近行走,也要办理禁区纸。

改革开放后,内地放宽了政策,大家在这里搞起了商业街。当时还没有港澳个人游,想来一趟香港非常难,中英街就成了内地人离香港最近的地方。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这条街上的生意也是异常火爆。

年,内地开放了港澳个人游,大家都直接去香港购物了,中英街就只剩下旅游景点的功能了。

(图片来源:网络)

最强“偷渡客”……

虽然现在中英街依旧是个著名景点,但也不是随意入内的地方,一定要先办理中英街通行证(与港澳通行证无关),才可以进去。

(图片来源:网络)

香港那边就更神秘了,直到现在沙头角地区还属于边境禁区,只有持边境禁区通行证(俗称“禁区纸”)的人才能进入。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且香港这边的禁区通行证也不太好办,只有以下4种人能办理:

1.因家族或历史背景而需要与中英街内的社区保持传统联系的人士;

2.在中英街居住或工作的人士;

3.探访居住在中英街亲友的人士;

4.居住在沙头角禁区,因有合理需要而进入中英街的人士。

在中英街执勤的香港、内地警察们,也是以界碑为界,严格在各自的区域执法。

这个距离,好像特别适合打麻将……

(图片来源:网络)

想不到吧!这条长只有米,宽3、4米的街道,竟成了“一国两制”的缩影:“一街两制”、“一街两治”。

(图片来源:网络)

中英街地带一共有8块界碑,其中第8号界碑,已经躺进了中英街联检桥下的小河里,地面上能看到的只剩下了7块。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在中英街这种地方,真的一不小心就容易踩过界。

就像这块长在4号界碑旁边的老榕树,根在深圳,但是枝干早就伸到了香港。(史上最猖狂的偷渡客)

街上随处也能看到警务处的警示标语:

在这中英街的两边,也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景观。

深圳政府在中英街附近进行了开发,兴建了许多物业,而香港这边,一直保持原有村落不变,两相对比,差别还是挺大的。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从互相隔离、到互相观望,再到互相靠近,用了几十年,熬了数代人……可是摧毁,却仿佛就是一夜之间。

图片及资料源于网络,本文为港漂圈原创,转载请联络港漂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ls/1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