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花)。感谢阅读的每一个人!

大概是4、5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滚滚红尘》。那时爸妈年轻爱玩,KTV、舞厅、酒吧样样不落,偶尔也带上我。是在一次夜晚的KTV中,灯光随着旋律缓缓变换,彩色的光影打在地板上。小小的我本追着灯光满地跑,可终究是孩子,兴奋劲儿过了也就抵不住睡意趴在沙发上眼皮打架。就在流连大人世界和睡过去之间挣扎的时候,《滚滚红尘》就这样缓缓地流进了我的耳朵,像妈妈轻轻拍在身上的手。反映略迟的我当时仍不能解歌词之意,只是在朦朦胧胧中想着,“来易来去难去”是什么意思呀。想着想着,5岁的孩子长成了大人,在KTV唱起它也专门看过《滚滚红尘》的剧本和电影,对着边角的娱乐八卦版为陈淑桦潦倒的消息惋惜,也在滚石三十周年演唱会上为这首歌能够被演绎出来而激动不已,不断经历着“分易分聚难聚”却又想不透为什么。特地去查找何为“红尘”,其原意指车马扬起的飞尘,进而引申借指繁华而世俗的社会,佛家也指代人世。

个人认为,罗大佑填词版的《滚滚红尘》更倾向于呈现被时代卷着走的百态人世: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也不惜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本应属于你的心,它依然护紧我胸口

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于是不愿走的你,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

这一版似乎更贴近《滚滚红尘》的电影和剧本[1],是从两个人的角度,讲述了相遇的欢愉、分离的哀伤与无休无止的相互挂念的心情。歌词句数不多却概括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大概也是罗版《滚滚红尘》的长处,字字点睛、句句有其故事与含义,没有浪费且意思表达非常到位,让读者或听众感受到了很强的宿命感与相爱却被迫分离的无奈。虽然是分别从男、女的角度对故事进行了描述,如“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本应属于你的心,它依然护紧我胸口”、“于是不愿走的你,要告别已不见的我,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这是讲故事的部分,起因、结果均交代得清楚,并且不难看出,罗笔下的故事是温柔的,两个人是相爱的,只是命运弄人。歌词也不时引入上帝视角,娓娓道来人们所感到的无奈其实是人世运转的常态,如“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想是人世间的错,或前世流传的因果,终生的所有也不惜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等,两个人的事引申成整个人世间的事,每位听众在听的时候会想起不一样的人或事,但每个人心里都一定会有触动,这也是罗版歌词的厉害之处。而且现在回想起来,我与这首歌的相遇,也应了那句“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呀,笑。

然而,当我上半年再度搜索《滚滚红尘》想看看有没有新的乐评或理解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这首歌居然有一版粤语填词(真是孤陋寡闻),作词者是林夕[2],当即循环播放起来。乍听之下,看过电影或剧本或听过罗版《滚滚红尘》的人是会非常困惑的,因为它似乎根本在讲述另外一个故事:

是一个错误年份,认识不应结识的人

烧毁一生浮华无非要换来他灰飞了的关心

情感永远没名份,像松紧不对称的琴

拖拖拉拉奏不出惊世故事只得沙哑声音

爱似爱,亲难亲,拥抱尽头是黑暗

错已错,忍难忍,翻天覆地也难近

人间有惹恨情人,没伸手拯救我的神

生生死死原来无非要换来他半天半点遗憾

或者这就是荣幸,令今生不爱我的人

子子孙孙流传着他与隐秘的我相爱的传闻

未知这是没缘份,用千手千眼去找寻

翻翻滚滚原来无非也换来一抹泣血的红尘

一点一点泪水终会化造一抹泣血的红尘

整首歌的基调偏向于就情论情的小愁小怨,表达了女子的哀怨与替自己不值得的心情,不似罗版歌词讨论人类普遍情感的宏大,“尘”即指尘土。与罗版歌词不同,林夕并没有过多讲述故事背景和内容,用一句“是一个错误年份,认识不该结识的人”带过起因与经过,将更多的笔墨用在了结果和感悟上。“烧毁一生浮华无非要换来他灰飞了的关心”、“生生死死原来无非要换来他半天半点遗憾”、“翻翻滚滚原来无非也换来一抹泣血的红尘”,这三句反复交代了故事的结局:青春、才华、吃穿用度、一颗真心,全都直接间接交付出去,最后再换不得男子的关心;为他生或是为他死,他也不会感到愉悦或遗憾;自己经历的苦痛挣扎在错付的人那儿连一粒尘埃都卷不起来。反复但不重复,递进式地表达了女子如秋扇被弃的结局与错付的不值得。之后,女子也有所感悟(林夕还挺偏爱自省和自我安慰的,笑),发现“人间有惹恨情人,没伸手拯救我的神”,表达了无助感;同时,自我宽慰和反思道“或者这就是荣幸,令今生不爱我的人,子子孙孙流传着他与隐秘的我相爱的传闻”(可以感觉到,这句是隐约带着报复的心情的)、“未知这是没缘份,用千手千眼去找寻”。后两句非常有意思,其中“或者这就是荣幸,令今生不爱我的人,子子孙孙流传着他与隐秘的我相爱的传闻”被夕粉们调侃说林夕一语成谶,预言了他自己虽爱而不得,但关于他与所爱之人的猜测与流言却被人们乐此不疲地谈论着的未来。而“未知这是没缘份,用千手千眼去找寻”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句子,之前也提过,在自己非常执着于一个人、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拼尽一切去找寻、去抓住、去挽留,就是所谓的“千手千眼”,林夕信佛,这一意象也来自千手千眼观音,但此处应用应该与这一意象无关,只是形容拼尽全力;而当目标落空的时候,再回头看,可能会发现即便当初已经很努力或者继续更努力,最后也无法得到想要的,这也是佛教中所说的“缘份”,人定一部分,天定另一部分。当然了,有人会说这不过是一种失败后的自我安慰罢了,也没毛病。在歌词句数有限的情况下,林夕还用了一句话的空间写比喻句,松紧不对称的琴对应不对等的情感,奏起来自然不悦人反而刺耳。但个人感觉此句效果平平,有点刻意用比,不减分也不加分,毕竟当时还年轻,笑。

听过林夕版本以后,最大的疑惑便是,明明描述同一件事,为什么两个人的歌词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也思考、也搜索、也反复听歌,猜想着可能是这样的:首先,我赞同一部分人的观点,即罗大佑先生写的滚滚红尘是对应三毛的滚滚红尘,强化了两人相爱的部分而弱化了女子被辜负、抛弃的部分。虽然三毛是以张爱玲为原型,但她写的故事多少也会受自身经历的影响,如她与荷西是相爱的(也有人提出她与荷西的生活是她构想出来的,我没再求证过这个观点,只是提一提,不知真假)、她本人是期待爱的,那么她的角色可能也表现得心怀希望一些、更浪漫一些。因此,罗版歌词也传递了较为积极与温馨的信息;其次,罗大佑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三毛岁出生于内地,但5岁左右到台湾长到二十几岁才离开,两人在同时代被同一片土地养大,而这片土地有着很深的浪漫主义情结,并盛产傻白甜的偶像剧(对台湾文化了解不深,只有表面印象,因此只是个人猜测和陈述,没有恶意,不撕),因此,两个人总有些共同的与浪漫相关的价值取向,使得悲剧也温柔了许多。而林夕对照的则是张爱玲本人的经历,也浪漫过、也相信过,但爱人几次别恋,终究是被辜负了的,张爱玲亲笔写信给胡兰成说过“即使来信我也是不看的”,她理应是伤心的、是怨的,且张爱玲本就是个悲观的人。因此,林版歌词处处透着哀怨,透着《沉香屑第一炉香》里葛薇龙为了留住自己爱的人而不惜做交际花赚钱的心酸、《心经》中乱伦爱上自己父亲却得知父亲与自己同学偷情的许小寒的不甘与嫉妒、《魂归离恨天》中叶湘容的遗恨和痴狂。她们不是张爱玲却又是张爱玲的一部分,林夕写的是张爱玲,也是张爱玲笔下一个又一个痴怨的女子。香港文化我也不甚了解,无法用个什么词或什么句来概括它,但从电视剧风格来看完全处于两个极端,港剧反映的社会表面上大多实际、世俗、争名夺利,潜藏着偶有的善意真心,《金枝欲孽》、《溏心风暴》(强推主题曲呀)和《海豚湾恋人》、《王子变青蛙》完全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吧,总觉得香港人也更加实际且略微悲观。因此,我将主要影响归因于两地文化差异,一方水土一方人。当然啦,个人经历、个人理解都会有所影响,但此次并没有主要







































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幓鍝噷濂?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梾鍝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jy/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