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电视剧和香港电影是怎样聊保险的
作为当下众多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影视媒体为了迎合大众观看需求,导演和编剧便会注入一些大众认可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是艺术对生活的再现。 很有意思的是,Cary发现,由于文化的区域性差异,内地和香港在买保险的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两地的影视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提起精神,Cary要带你看电视啦 一、内地电视剧的保险桥段1、买保险?你傻啊? 这是年内地热播的电视剧《小爸妈》。作为家庭主妇的妻子在丈夫不知道的情况下买了保险,丈夫回来知道后,便发怒了:买保险?你傻啊?妻子由于看到别人买也买,她说:我买了保险,但是我其实不知道我买值了吗。因此对于丈夫的指责,她也无力反驳。 像剧中丈夫对保险的那种观点,普遍存在于很多人的观念中。加上内地不健全的保险业,在销售和专业性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很多人对保险有所误解,甚至产生强烈的抵抗心理,认为保险就是坑老百姓的钱财的。还有一些人买了保险也没有对这个产品做深入的了解,缺少专业人士的知道。 2、早知道要买保险了 代表作品:《急诊室故事》,一部反映了医疗一线真是情况、医护人员的情感生活和急诊室小社会众生相的电视剧,其中有一个片段,妻子换病住院了,丈夫说,要是买了重疾险和住院补偿就好了,妻子说,你这马后炮。 这个片段反映很多人对保险的心态:我早就知道要买保险,但是一直都没有付诸行动。往往都真正需要的时候,却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点买。 二、香港电视剧的保险桥段1、有道理,你先做方案,我再考虑 张曼玉主演的电影《白玫瑰》中,张曼玉饰演的保险销售员遭到一位商业大鳄的拒绝,她说了几句话,本来趾高气扬的对方表示,你先做个预算,我看看。 2、做人的终极安慰就是有保险赔 大楼发生火灾,两人被迫在天台等救援。郑伊健饰演的算是一位香港中产吧,回想自己买的两份人寿保险,伤感但是又欣慰地说了一段话。从这段话能看出,他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买这两份保险,每笔钱,他都算得很清楚。 杂志君觉得,电影情节、人物设定等反映出来的价值观也恰恰反映了导演,乃至香港整个城市对保险的认知程度。这个受西方意识影响深刻,骨子里却深深烙着中国传统的重家庭意识的城市,是香港人独有的。 3、保险是买给家人的,给女儿留下保障 片子叫《控制》,吴彦祖的保险销售员角色不是重点,只是一条贯穿剧情的明线,暗线是控制者。这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悬疑动作类港片。 他说,保险是买给家人的,对方说,那我得先死了才能有钱呗。后来,打打杀杀间,这话还真灵验了……对方很舍不得女儿,但是他无法给女儿留下什么了。 不要看这个悲伤的结局,对方最后的一句话“如果我听了你的,买了保险,就可以给女儿……”暖了多少人。 在这个片段中,我们也很容易知道,影片中对保险的认识明显到了保障的层面。而不是《小爸妈》中只是停留在保险给来的利息高收益上。 Cary总结:文化决定认知,虽然上面的几个影视剧片段不能代表总体的观念,但是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香港人在保险的观念上确实比内地人要强,平均每个有8张保单。外国人70%以上的人都购买保险,连小小的日本都人均7份保单,而中国人却连人均0.7份保单还不到,为什么呢? 在国外,人寿保险是责任和爱的保障,因为有两种人是不能买保险的,一是犯罪份子,二是不健康的人,如果你没有保险,人家可能会认为你是一个没责任心的人或者是有犯罪前科,或者是不健康的人。 单单看香港的保险业的发展就已经经历了多年,他们在认识保险的作用上,更加注重保障,而不是在财产的收益上。 对比国内保险同样的保额,香港保险保费更便宜,回报高,保障范围大,理赔条款宽松。因为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美国洛杉矶,英国伦敦,亚洲香港。所以,在香港投保可以享受较低的保费和较高的投资回报。与此同时,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的,大多是世界顶级跨国保险公司,加上香港完备的法制,沿用英国法律体系严格的监管,都予以投保人高度诚信和全面保障,到香港买保险签的是法律档。 保险需要我们深入才能更好地了解,如果单单是靠保险发财致富,那只能说是辜负保险的初衷。保险的功能在于保障,在于把风险转嫁出去。 借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语:保险,让生活更美好!愿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jji/8448.html
- 上一篇文章: 平安谷之诡谷传说电视剧全集资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