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所,是自我的延伸……

马小姐虎先生

◆◆◆

当主编把这篇帖子的链接发给我时,正忙着做开会准备,匆匆地瞥了一眼,花园洋房、人文居所,应该是台湾吧,去台南看到过不少类似的民宿。

仔细看来发现竟然是香港!我震惊了!在印象中,香港是中环、兰桂坊,这些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没想到原来还有西贡这样另一番光景。

正文

BODY

帖子的主人署名“难得马虎”,男主人属虎,女主人属马。这是帖子的第一楼,我猜那时候他们并不会想到这个记录持续六年吧……

六年时间一共发图张,浏览量次,回复条,记录了6年家的不断改变,也照亮了多少陪伴他们多年的看客,让梦想走进现实。

居所不光是建筑和房子,更是生活

西贡区位于香港新界东部沿海,范围包括西贡、坑口乡郊及将军澳,内含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岛屿。西贡至今保留了乡村的传统民风习俗,被称为“香港后花园”,马虎夫妇的房子,就是从当地拥有丁权的家庭中买来的,根据自己的喜好重新设计装修。

当时先生对理想中的郊野乡村小屋的画像是:不要连排,有前后花园,有绿色景观。他们走遍了香港的每一个乡村角落,经过了无数的周折、失望、兴奋、沮丧,终于找到了它。

*去往山上的路

*找到了理想中的家

马虎居(根据帖子而来的昵称)是一幢三层高的小白楼,1米多高的“君子墙”围着一个明亮开阔的小院子,院子联通一楼的厨房和客厅,一间可以三个人围在一起做菜的开放性厨房、一个可以容纳1人一起用餐的长餐桌,显示了房子的主人多么的好客。房子的二层有整面无遮挡的落地窗户,马虎的书房就在这儿,船木做成的宽大书桌成了夫妻两个共同并肩作战的地方,房间的整面墙安着顶天的大书架,架子上堆满各类书籍,博学可不是装饰品。

书房的中间摆了一圈沙发,看累了书,抬头眺望窗外的山景发呆也是极美的。三楼是夫妇俩的起居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床和开放式的浴室。床头挂着夫妇俩旅行回来拍的风景照,是西班牙?还是江南水乡?拉开窗帘,远处西贡内湖的美景净收眼底,能够欣赏此等美景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浴室的窗户,夜晚浸泡在盛满热水的浴缸里,拉开百叶窗,观赏船家们星星点点的渔火和天上的繁星连成片……

*走遍了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乡郊村落

寻找一个属于自己乡村小屋

*其中两棵罗汉松

是朋友为贺我们乔迁之喜送来的

几棵小榕树是原本就在,看着它们

想象着它们长大的样子,也是一个梦

*房子右边的木台,是一早就想好的设计

因为平台的前方,有一条流过的山溪水

喜欢所有记录下它的不同面貌

*闲暇时光,在这里坐着看风景

*亲自种下的冷影树

可娇气了,天热少了浇水,落叶

天雨连绵水太多,又落叶

但风姿绰约惹人喜欢

这样一个友善好客、博学多识又有情趣的居所的主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琴瑟和谐,因为你是琴,我是瑟

马小姐,湖南人,离开家乡常驻北京工作,然后某一天,遇到了从香港来的虎先生,两人相爱却始终分隔两地,冷静悲观的马小姐一直对这段感情逡巡畏缩,乐观勇敢的虎先生却不轻易放弃,每天写两大张A4纸的日记寄给马小姐,日记里把每天的生活记录纸上,写自己遇到的琐事、写对人对事的感悟、写诗词歌赋、写思念之情。这一张张纸,一封封信消化了分隔两地陌生的距离感、也消除了马小姐所有的不安。终于两人决定在香港定居。

在香港,夫妇俩也住了不少地方,但总与他们向往的居所有些距离,在一次偶然的际遇下,夫妇俩巧遇了这栋房子“一见钟情”,这才有了马虎居的存在。

*橱柜的台面,用的是船木

现在这个纯粹island式的厨房

可以让你在这边炒菜,对面就有朋友拿杯酒和你聊天

马小姐说

“这个厨房,要隆重介绍一下.各位也看到了,不仅是开放式,而且根本不挨墙,有墙也不挨着。这个前卫的想法,就是我们一位开法国私房菜的朋友灌输给我们的。这位先生说,厨房,是家庭的中心,做饭,更要做到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当我们在他的餐厅,享用美味的柠檬烤鸡的同时,深深地被他这个想法打动了。

其结果是,不仅取他的idea,而且干脆交给他,他竟然画好图纸,跑到中山的厂家里下单,柜体拖回来以后,再由他一手一脚,一钉一铆地拼装起来。据说,他位于湾仔和铜锣湾的餐厅,也是这样的流程。他乐在其中。”

*美美的饭桌

*角落里的小趣味

*原本凌乱的后院,被收拾得有风情、有味道

*远处,就是西贡内海,被山峦环抱

夜晚,灯光下的餐厅

远处的风景

因为爱好摄影,夫妇俩把马虎居的美照发在天涯上,引来了很多网友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jji/1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