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干害虫杨十斑吉丁虫
杨十斑吉丁虫是我国北方杨树主要蛀干害虫,在新疆一直严重危害农田防护林。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农田滴灌措施的运用,原有的农田防护林渠道弃置,加之管理等问题,农田防护林衰弱严重,各种病虫害问题突出! 新疆最早研究是年文守易和徐龙江发表的《杨树吉丁虫生活习性初步观察》,文中记载危害杨树的有两种吉丁虫。依其外部特征,当时暂命名为六斑吉丁虫和五点吉丁虫。六斑吉丁虫种名有待鉴定,五点吉丁虫种名为(Capnodissp.)。??? 年文守易在《杨树蛀干害虫及其综合防治》一文中确定六斑吉丁虫为杨十斑吉丁虫。本期就谈谈杨十斑吉丁虫。 杨十斑吉丁虫学名考证: 年王小艺等在《我国五种重要吉丁虫学名订正及再描述(鞘翅目:吉丁甲科)》一文中对我国文献中记载五种吉丁虫的错误学名,根据文献描述与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比对,并与国内外同行讨论,厘订我国吉丁甲文献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学名错误。杨十斑吉丁虫学名应该为Trachypterispicta。目前有三个亚种分别为:T.pictapicta、T.pictadecastigma、T.pictaindica。 杨十斑吉虫属鞘翅目、吉丁甲科。 分布:新疆、宁夏、内蒙古、甘肃;苏联、土耳其、叙利亚;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寄主:小叶杨、欧洲大叶杨、箭杆杨、钻天杨、银白杨、新疆杨、黑杨、苦杨、旱柳和垂柳。幼虫在树干内危害,破坏输导组织,使树木长势衰弱,形成小老头树。严重危害者造成风折或成片死亡。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13mm,黑色。上唇前缘及额有黄色细毛。额及头顶有细小刻点,前胸背板有均匀刻点,较头顶的为细,具古铜色光泽。触角锯齿状。每一鞘翅上有明显纵线4条,黄色斑点5-6个,以5个者为多,两鞘翅共有斑点10个,故名十斑吉丁虫。腹部最后一节末端两侧各有1个突出的小刺。成虫 《农田防护林-杨树常见害虫种类识别原色图鉴》王少山拍摄 成虫 《农田防护林-杨树常见害虫种类识别原色图鉴》王少山拍摄 卵:椭圆形,长约1.5mm,宽约0.8mm。初产卵为淡黄色,近孵化时灰色。幼虫:老熟幼虫长20-27mm。头胸扁平。前胸背板黄褐色。前胸宽约为腹部中间体节宽的两倍。前胸背板点状突起区略呈扁圆形,其中央有一近倒“V”字形纹。前胸腹板点状突起区约呈方形,中央有一纵沟将其分为两半。浅黄色。蛹:长11-19mm,浅黄色。头向下垂。复眼及上额尖端黑褐色。触角向后。翅折叠于腹部腹面后足下。后足长几乎达到腹部腹面第四节后缘。来源《BiologicalstudyofMelanophila(=Trachypteris)picta(Col.:Buprestidae)inKaraj》 生物学特性:杨十斑吉丁虫在新疆1年发生1代(少数幼虫滞育,造成2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春4月中旬化蛹。4月底羽化为成虫,5月中、下旬是成虫飞出盛期。5月下旬至6月初为成虫产卵盛期。成虫产卵《农田防护林-杨树常见害虫种类识别原色图鉴》王少山拍摄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初孵幼虫直接蛀入树皮内危害,幼虫在皮层危害王少山拍摄7月上旬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危害。幼虫蛀入木质部《农田防护林-杨树常见害虫种类识别原色图鉴》王少山拍摄10月中、下旬进入越冬阶段。树干内羽化的成虫在树皮处咬椭圆形羽化孔飞出。并取食补充营养。随即能交尾,成虫交尾《农田防护林-杨树常见害虫种类识别原色图鉴》王少山拍摄经2-3d后产卵。每个雌成虫产卵22-34粒。成虫飞翔力强,整个成虫可扩散m左右,成虫寿命7-10d。卵产于树干阳面的裂缝处,卵期13-18d。幼虫孵化后,从产卵处蛀入,初入侵的幼虫在被害处常有黄褐色液体及片状虫粪排出,据此可判断该虫在树干上的虫口密度。幼虫在韧皮部的虫道不规则,取食面积较小,并不断向外排出虫粪。幼虫进入形成层,在虫口密度较大时,整个树皮和边材之间充满虫粪,虫道不规则,取食面积逐渐增大,且向纵深方向发展。幼虫进入木质部后,不再向树外排粪幼虫先在树皮表层蛀食。大约20d后深入树皮与边材之间危害。7月上旬进入木质部后,虫道较规则,大多似“L”形。老熟幼虫在靠近边材的虫道处,筑蛹室化蛹。幼虫期约d,蛹期15d。成虫喜光,每天10:00—18:00时最为活跃,在树干阳面交配产卵无趋光性,飞翔力强,故易扩散;夜晚及阴雨天气时静伏在树杈处和树皮下,易于捕捉。由于成虫具有明显向阳喜光的特性,因此树干阳光充足的西南向受害最重,占总受害率的57.9%;在树干受害部位上,以阳光常照的树干中、下部占总受害率70.7%;受树冠遮荫的树干中、上部仅占29.3%。因此,生长差、未郁闭的疏林受害严重于生长好、郁闭早的林分;林缘木受害重于林内木。纯林受害重于混交林。在新疆以钻天杨受害重,新疆杨次之。防治方法1、做好营林规划,选用抗虫树种:俄罗斯杨的危害最重,新疆杨次之,小叶白蜡的危害最轻,危害程度依次为俄罗斯杨>新疆杨>柳树>榆树>胡杨(沙枣)>小叶白蜡(努尔古丽·马坎,岳朝阳,阿里木·买买提,陈晶晶.杨十斑吉丁在克拉玛依林区的发生危害及生物学特性[J].江苏农业科,,41(04):-.)。 屈邦选,陈辉,谢成祥,张继平,刘复玳.杨十斑吉丁虫的研究——Ⅰ生物学特性及天敌[J].西北林学院学报,(04):11-17. 2、成虫羽化期防治 2.1人工捕捉:成虫喜光,每天10:00—18:00时最为活跃,在树干阳面交配产卵无趋光性,飞翔力强,故易扩散;夜晚及阴雨天气时静伏在树杈处和树皮下,易于捕捉。 2.2施用粘虫带或粘虫胶: 树干涂粘虫胶粘杀杨十斑吉虫《农田防护林-杨树常见害虫种类识别原色图鉴》王少山拍摄 2.3喷洒化学农药:成虫羽化后取食少量的叶片作补充营养,2一3天后开始交尾产卵(贺存毅.杨十斑吉丁虫习性调查和预测预报及防治[J].内蒙古林业科技,(02):34-38.)。利用此习性,喷洒化学农药。 3、幼虫期防治:初孵幼虫刚侵入时,皮层入口处有酱油样的褐色分泌液,并有虫粪外露,及时施药就能杀灭(徐龙江.杨树吉丁虫的防治[J].新疆农业科学,(06):-.)。 4、保护利用或引进天敌防治 相关信息: 1、杨十斑吉丁虫发生与物候的关系 张汉元,孟新光,阿扎提,阿依古力,袁玉华.杨十斑吉丁虫发生期的预报研究[J].植物保护,(01):26-28. 2、杨十斑吉丁虫成虫斑纹变化 2.1Trachypterispictapicta 2.2Trachypterispictadecostigma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jj/14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物多样性日假如昆虫消失了会怎么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