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件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不少国人都对废青的行为龊之以鼻,认为废青们是没事找事的“废人”,不好好工作生活却好端端的出来游行示威,简直是不知好歹,自找麻烦。

但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何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暴动?真的是废青们没事找事吗?真的是废青们是有着安居乐业的好生活不过,非要搞动乱?

1,我们先来看香港人的生活状况:

这是典型香港一家八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4个6个月至14岁的子女,居住在面积10平方米的房间内。所以,现在香港年轻人,打个炮都要到外面钟点房排队。

看过香港人的居住条件,其实我们就不难理解,香港这次为什么出现这么多“废青们”了,要知道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更何况是长期生活在此种条件下的人呢。最近出现的大量废青,他们上街,打砸、暴力宣泄。他们为何肆无忌惮疯狂?因为他们没啥好失去。2,为何香港为变成这样?年,香港商人霍英东用万不到的本金,在一年时间里盖好并出售了余栋四方街唐楼和香槟大厦、蟾宫大厦,净赚0万港元,这一招后来被地产界争相效仿。年10月12日,霍英东陪一位中央领导视察,途中聊到中国住房制度改革问题。搞了半辈子房地产的香港商人霍英东,说了一句令领导震惊的话:“人一出生,国家就欠他一套房,怎么得了?”然后当面向领导提出搞商品房和土地有偿使用建议。这次会面为之后房地产行业的顶层设计埋下了重要伏笔,同时也被当作推进改革开放的十大贡献之一。40年后的今天,香港房地产模式产生了连ZF也没有预料到的后果——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了。在年,86岁的李光耀接受《海峡时报》专访时提起李嘉诚,一脸不屑地评论道:“他制造了什么行销世界的产品了吗?没有!”李光耀判断的没错。以李嘉诚为首的四大家族,通过房地产,控制整个香港的金融、电力、码头、电信。万香港人只能乖乖地源源不断输血给他们。因为房地产,香港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因为房地产,中国的芯片之父张汝京还被赶走。因为房地产,茶餐厅,香港美食之魂,正在被逼关门。因为房地产,就算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30多岁,还住在和父母的房子里,还是上铺。而香港正是大陆房地产的老师,大陆房地也正在沿着这条道路往下走。特别是年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产的翻倍的涨价幅度,让不少中国大陆青年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以霍英东和李嘉诚为首的四大家族。此次的香港事件也让高层领导震惊,在震惊之余并反思我们的制度。房地产的恶果在香港已经开始兑现。这样一说,大家其实都应该明白了,香港废青的此次动乱对我们大陆青年而言并非没有意义。过几年回头看,说不定我们还要感谢香港的年轻人,他们可能无意中促进了大陆房地产制度的改革和完善。3,有没有和同样困境且较好的出路?在上世纪50年代,新加坡住房问题跟现在香港差不多。50多人挤在一个二三层楼的商铺房里,或是住在临时搭建在肮脏下水道旁的棚屋里,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如今的新加坡,年轻人没有住房之忧,也没有贫民窟,更没有鸽子笼、发水屋、?房。它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有恒产者有恒心”。年香港人均GDP4.89万,而新加坡人均高达GDP6.43万。四大家族给香港的年轻人留下了猪笼房,他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还成了国人眼中的废青;李光耀不但给新加坡年轻人高端制造,港口中心、物流中心,还有各种廉价保障房。孰高孰低,立见分晓。大部分人住政府建造的组屋,费用低廉。少部分有钱人买昂贵的商品房。这是真正的计划和市场的完美结合。也造就新加坡住房制度是世界上最成功的。4,那么中国能否走新加坡的道路呢?在我看来,可能性不大。一,新加坡没有土地财政,政府非但不通过卖地赚钱,反而投入巨量的资金补贴组屋。二,新加坡城市化早就完成,城市人口并没有大幅增加,也就是说对于房子的需求量不大。三,新加坡政府能够掌控所有居民的房产情况,完全能够避免在组屋的分配中产生权力寻租的问题。而中国,完全具备不同的国情,我们的政府,尤其是非一线城市,还是比较穷的,根本拿不出钱来补贴。同时,我们的城市化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如果光靠政府修建组屋,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我们对于居民财产的掌控情况,远远不如新加坡。所以新加坡模式根本不适合中国。5,那到底怎样的房地产模式适合中国呢?来,敲黑板,“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就是符合国情的房地产好制度。高端靠市场,低端有保障,中端多渠道。租赁分层次,空置付代价,市场多主体。这才是理想中的中国房地产蓝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jj/1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