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新浪潮

什么是香港电影新浪潮?

指香港电影的一次变革运动,约在年至年之间。香港发展至七十年代末,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本土文化认同形成,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转口贸易港口城市,文化上长于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开革新之风。

社会渐趋富裕,民众对娱乐事业(当时电影为香港人重要的消闲娱乐方法)的需求大量增加,新的电影制片机构和模式纷纷涌现,新一代电影人也渐渐长成,得以从较新、较符合社会现实的角度去拍摄电影。

1

香港电影新浪潮名称的由来上对法国新浪潮的借鉴。所以有必要先简略介绍一下法国电影新浪潮。50年代中期,法国《电影手册》的一此年轻编辑撰文批评当时的著名导演和所谓的“优质电影”,提出自己对好的电影剧本、表演、镜头语言的看法。法国新浪潮很快对全世界产生影响,从德国到波兰,从捷克斯洛伐克到美国都有青年影人效仿新浪潮,掀起了新电影运动。

后来,这批年轻入不满足于文字想象,亲自动手拍摄电影。这些新浪潮的旗手们深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提出“主观的现实主义”口号,反对过去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

中国的新电影运动则发生在七、八十年代,香港有新浪潮、台湾有新电影、大陆有第五代。

虽然香港电影新浪潮没有宣言和纲领,也没有共同组织,正如许鞍华所说:新浪潮导演并没有一致的意识形态。但上这批战后出生的电影人,不约而同表现出同样的创作宗旨。面对都市文化的勃兴,吸收现代艺术成果,表达本土传统与外来文化冲击下的感受,呈现现代香港浮华表面下的真相,强调个人特色。

年,严浩导演了《咖喱啡》,被视作新浪潮的第一枪。

徐克的未来主义武侠片《蝶变》

许鞍华的悬疑推理片《疯劫》

章国明的警匪片《点指兵兵》

这三部电影的出现,标志着香港新浪潮的正式诞生。随后严浩、刘成汉、方育平、

蔡继光、谭家明、黄志强、单慧珠、唐基明、张坚庭、黎大炜、于仁泰等崛起,拍摄了

在香港届形成强烈的冲击,短短几年内就有几十位新锐导演拍出电影,在拍摄手法和创作观念上,做了全方位的探索和突破。

年8月18日出版的香港电影杂志《大特写》发表题为《香港电影新浪潮:向传统挑战的革命者》的评论文章,首次用“新浪潮”一词来形容香港电影的新气象。

大特写杂志的后身上电影双周刊。这份杂志上参与了这次新浪潮的重要杂志。总编辑罗维明曾经这样评价新浪潮年轻导演:相信他们都是一群知识分子,在表现个人的同时亦促进了艺术,在局限的情况下拍摄商业电影时,仍能拿出其道德意识、责任感以及与现阶段港片工作者不同的潜能,给我们品味高尚的作品。

2

新浪潮导演在强调突出个性的同时,并未改变香港电影的商业性特质。比如,香港新浪潮电影大都从类型电影入手,然后进行个性化改造。

比如《蜾变》中,徐克讲科幻电影与武侠电影结合起来,用斑驳的影像和诡谲的氛围开启了新派武伙的先河,刷新了当时观众对武侠片的认识。

在《疯劫》将真实的凶杀案,悬疑推理故事,努力营造神秘悬疑的气氛,以及强烈的敏感性,态度来反映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念,探讨人性悲剧。

在《点指兵兵》中,张国明以逼真自然的光影,加入了大量的追逃,抢劫等刺激场面,还加入大量警察内部的生活与对话,来增强电影的现实感。

新浪潮影片强调个性,在“满足个人”和“满足观众”间求得平衡,而又偏重于“满足观众”,以便追求商业上的最大成功。

新浪潮电影人在艺术上的探索使香港原小纯商业性的电影更为丰满。

例如许鞍华的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ls/1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