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m/

港交所()5月20日公布两份咨询总结,包括主板上市盈利规定,以及检讨《上市规则》有关纪律处分权力及制裁的条文。港交所拟将盈利规定调高60%,盈利调高幅度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会按情况就个别申请人不用符合盈利分布授予宽限,灵活处理。有关纪律处分权力及制裁的建议,将于今年7月3日实施及生效。

港交所上市主管陈翊庭相信,今次修订会令香港资本市场整体受惠,并进一步加强香港作为亚洲首要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

上调幅度低于原建议

港交所去年底咨询市场,拟提高以“盈利测试”标准上市的IPO申请人门槛,建议盈利门槛较原有要求提高1.5倍或2倍,惹来股本融资业界反弹。港交所20日公布咨询结果表示,收到个非重复意见,当中83%不支持此建议,理由各异,仅17%支持调高盈利规定的建议。

经仔细考虑所有回应后,联交所修改了咨询建议,将盈利规定调高60%,有别于原来要求的提高1.5倍或2倍,并修订盈利分布规定。调高盈利幅度后,主板上市申请人3年营业纪录期的盈利须在最近一年达万元,前两年累计达万元,合计共万元。

据悉,盈利规定是三大财务资格测试之一,是联交所厘定上市申请人是否适合在主板上市时所用的稳健定性及定量评估的其中一环。然而,盈利规定自年推出至今一直未有作出任何修订。咨询总结指,因盈利规定未曾修订而出现的某些涉及失当行为的个案,影响市场质素,亦凸显出有必要重新评估现行的盈利规定。

业界冀关照中小企

华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杨玉川表示:“提高IPO门槛,一方面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另一面会限制中小企业来港上市,削弱香港吸引海外公司及本地小型公司上市的吸引力,令香港市场充斥过多大型企业、内地企业及新经济公司。”他又指,中小企业是经济的主流,更能吸引投资者和国际资金,同时也能贡献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还是希望应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照顾。他认为,这一举措利弊参半,仍希望市场可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照顾。

朱李月华(朱太)旗下金利丰财务顾问则认为,符合提高盈利门槛的企业,不等于优质企业,且上市后也有机会出现亏损,或上市后盈利不符上市前预测,且大型企业的历史市盈率一般高于小型股,基于海外市场的盈利门槛较香港为低,港交所提升上市门槛后将窒碍企业来港上市的意欲,减低香港在国际新股市场的吸引力。

全力审查上市申请人

另外,联交所将与证监会合力应对咨询总结有关监管事宜,包括全力审查上市申请人,亦会特别强调个人亦须对违反《上市规则》负责,包括涉及有关问题行为的人士。联交所亦会检讨前称创业板的GEM,包括GEM定位、市场观感,以及作为主板替代上市平台的可行性。

就咨询文件建议不符合主板上市的公司可到GEM上市,廖群表示,GEM并不是适合所有公司上市,比如不适合传统经济股,而且申请程序冗长昂贵,因此GEM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替代市场。

杨玉川亦指,主板不能上市,可能会有部分转投GEM,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而且据传言,GEM上市标准接下来也会有所提高。

港证监警示IPO四大失当行为

香港证监会及联交所昨发联合声明,加强打击涉及首次公开招股(IPO)的失当行为,特别指出愈来愈多“唱高散货”计划与IPO项目有关,并列出四大警号;两机构会加强审查相关申请,视乎情况反对上市申请。

有在IPO初期“唱高散货”

两机构指,留意到部分“唱高散货”计划早在IPO初期已经部署,目的是要在稍后操纵股价,而有关安排可能会损害资本市场质素、廉洁稳健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声誉。

证监会指,近期首次公开招股项目中留意到的可能属“预警迹象”的常见问题包括:1.上市时市值仅仅符合《主板上市规则》中5亿元或《GEM上市规则》中1.5亿元的最低门槛;2.与上市同业相比,市盈率非常高;3.异常高昂的包销佣金,如市值低于6亿元的首次公开招股项目于年的平均比率由年的4%升至12%,提高向受控制承配人提供回佣的可能性;4.股权高度集中。

港交所研放宽第二上市限制

中概股IPO热潮停不了

在美上市的一些中概股,因应地缘政治风险升温,近期陆续来港第二上市。据统计,目前美国各证券市场上市约有多家中概股,至今有14家已登陆香港。不过,港交所()较早前发表咨询文件,计划放宽来港第二上市限制,综合市场分析,今年香港势必迎来第二波中概股上市潮。

年港交所容许创新型企业以同股不同权(WVR)方式上市,至今已有多家WVR股份上市,分别有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美团()及快手()等,市场对中概股来港上市反应普遍正面。然而,何谓“科技”?何谓“创新”?颇为抽象,不容易界定,令不少旧经济行业的中概股想来港第二上市,却望门轻叹。

随着中美角力升温,在美国挂牌的中概股,面临被金融制裁的风险持续增加,如何协助这批中概股企业回流内地和香港的资本市场,成为当务之急。今年3月底港交所发表咨询文件,其中一个重点就在于放宽第二上市至所有企业,建议容许旧经济中概股来港第二上市,毋须再界定手上业务是否属于创新,方便不少介乎旧经济与新经济之间、或同时拥有两种元素的中概股,若建议获得落实,港股市场势必会吸纳更多中概股。

势令更多中概股来港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接受本报访问时称,如果建议落实,部分市值介乎30亿元至亿元的新经济企业,以及从事太阳能、光伏、新能源、财富管理、证券及教育等赴美挂牌的旧经济企业,将受吸引来港上市;当中市值介乎70亿至80亿元的新经济企业,最为具备来港第二上市条件,因为此举有助他们推高市值,接触更多投资者。

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董事林鸿恩亦认为,内地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已回流香港上市的中概股有价有市,无论本地或国际的投资者均感兴趣。中概股来港第二上市,不仅可集资,也可增加该等公司在内地,以至亚洲地区的认受性。

出招应对美国监管收紧

在港交所公布扩大第二上市咨询之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采纳新法例,有意把不符合审计要求的中资公司除牌,港交所随即推出咨询,研究允许从事传统企业的中概股回流香港之余,同时调整最低市值规定。

有分析认为,港交所是次咨询,旨在因应美国监管收紧下,为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提供撤退回流香港资本市场的路线。故相信大部分中概股,会考虑回流香港第二上市,未必选择回归A股。欧振兴指出,由于“互联互通”仍未纳入第二上市的股票,中概股若要直接面对内地投资者,将先行考虑前赴A股上市。但他认为,若从集资、股份成交及风险的角度来看,港股有价有市,皆因在香港上市,除交投活跃,更可扩阔投资者基础,有利降低风险。据他了解,至目前为止,尚未有中概股舍弃港股转投A股。

市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jy/1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