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此为“出去走走”系列第二篇,其中有一些城市观察内容。图片较多,在WIFI情况下阅读会比较开心~~

上周六(3月17日)去了香港,确定的行程只有去长沙湾的GoodLab好单位参加“行多步实验室_怎样的街区可以鼓励大家行多几步?”讲座,其他的行程自然而然又是走到哪算哪,早上八点从文锦渡过关,晚上十点从罗湖回来,这次香港一日游真是行了很多步,有一些观察、思考和收获,纪录下来。

一、东逛西逛的观察

在上水开往红磡的地铁上,同行的朋友查到香港中文大学书店的社科类书籍正在打折,原本就规划了买书计划的我们没多想,在大学站下车直奔港中大。书店十点才开门,我们整整早到了半个小时,于是在到处都是陡坡的港中大,我们两个勇士决定爬到山顶的合一亭打发时间。

这是我第二次来合一亭,巧的是,两次都是阴天。这次来得早,拍照的游客少。很多人喜欢在图片中女士所在的位置拍照,实际上,站在女士那里往前下方看,是一个繁忙的码头,轰隆隆的施工声,让人心里焦虑,而回望眼前的合一亭就是一个小水池。然而,站在我拍照的位置看,才会明白为什么是合一,不由感叹这真是一个很妙的建筑设计,除了让人心里宁静外,还让人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的有趣之处。

这是合一庭附近,扶手栏杠上贴满了学生活动海报,我觉得学生真是聪明,上上下下的,不用主动引导,自动路过的人就会看到。

快到合一亭时,我首先是被招牌上那只粉红小猫吸引,觉得丑萌,看清文字后想估计是山里野猫很多提醒司机小心开车。

下山时,才在招牌上方不远处的一个库房的角落里看到两只流浪猫,靠近我的这只猫的有一眼睛瞎了,另一只猫躲在比较里的地方,旁边是两个空盘子,能看到猫粮的渣渣,看得出来经常有人来喂。我才明白,原来招牌是为它俩做的,真是两只幸福的流浪猫!

李嘉诚退休也是香港那一天的头条,地铁TV、的杂志铺自然少不了。只不过,初高中每个月还去报刊亭买《读者》、《意林》的我却发现能找到的报刊亭越来越少了,而深圳的、全家不卖报纸。。。

地铁里的一个分类垃圾桶,为了拍这个照片,还撞到了一个行人。吸引我拍下照片的原因是设计的用心和有趣,除了文字,图片指示够清晰,而且根据物品大小设计了相应大小的入口。让我没有了面对“不可回收”和“可回收”两个分类垃圾桶的纠结。

这是长沙湾附近一个施工大楼前的人形道,一年多前我经过时,还只是冷冰冰的钢筋建筑,这次经过,有了不少变化,护栏贴上了绿色墙纸,同时种上了绿植,虽然是一个临时建筑,但通过这些小小的改变,行人经过总会舒服开心很多。

随处可见的各种文字提醒,诸如“吸烟有害健康”、“爱护环境”、“尊老爱幼”等,对我而言作用不大。一年前,在GoodLab好单位的卫生间洗完手,习惯去找纸巾,看到墙上那张随着纸巾抽得越多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就越来越少的图,心里很促动,第一次建立起了个体行为和环境的联结关系,至少能做到“抹手纸不能回收,使用前念一念。”

此次香港一日游的一个重点是买书,我以前只知道去诚品书店,从来没有去过香港本地特色的书店,这次有幸在朋友的带领下去了旺角两家本土书店:乐文和田园。两家书店的招牌并不明显,一个在二楼一个在三楼,入口也隐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极其容易错过,都不过20多平米大小,挤满了书,书架间也至多只能容纳一个人站立,经常发生人撞人的情况。不像深圳的书店,同一本书会在书架上摆上四五本,寸金寸土的香港,一本书只能摆一本。

学心理学的我,看到连“暗黑”都能出一本所谓心理学的书时,无奈到好笑,想起本科时,同学之间总会互相打趣:心理学就是万金油,搁哪都能用,虽是玩笑话,但至少不是一次两次遇到别人在听闻我是学心理学后,立马两眼放光的问我:那你说,我心里现在在想什么?我:。。。所以我也不是不理解,很多有浓浓鸡汤味的书,比如“洞察人心”、“幸福法则”等等会被归类到心理学了。

这也算是香港书店的一个特色了吧。。。

朋友告诉我,结账的时候,看到排前面的内地朋友买了书名为“XXX艳情史”的书,XXX为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某个国家领导人,我们讨论了半天,他为什么会买这个书,朋友大意这个人怎么这么恶趣味,我却觉得没准人家只是在做严肃的文化研究。

二、怎样的城市设计会让你想行多几步?

我参加的是这个系列活动的一个公众活动。赛马会“创不同”社会创新实验室(sociallab)已经举行过两期主题活动,主要形式是卷入不同角色的城市居民:公务员、学生、老人、教育者、城市规划师、工程师等,以城市的某个公共空间为对象,比如第一期的公共图书馆、第二期的公园和第三期的街道,在不同专家的协作下,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共同协作设计出一个更加适宜人使用的图书管、公园或街道的实践方案,最终的成果会提交到城市管理部门,以期产生更长远作用。

sociallab的负责人AdaWong在解释为什么选择街道时,引用了一段话:publiclifeiswhathappensinpublicspaces,onstreets,andinbetweenbuildings。这个活动有四位讲者,分别是来自运输署步行城市策划组、道路安全研究小组的政府公务人员、民间机构健康空气行动(CleanAirNetwork)的社区关系经理以及做社区协作的荷兰社会创新家。讲者背景兼顾公私部门,向听众分享了在建设友好步行城市的实践、经验和思考。借助PPT,虽然三个讲者讲粤语,我也听懂了大部分内容,收获非常具有启发性,也疏通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困惑。以下会分享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案列和我的一些思考。

-斑马线可以放过斑马吗?

可以。斑马线可以是3D的,不仅仅是为了酷,而是通过这种逼真的3D效果让机动车司机能更加专注,提早降低车速,确保行人安全。斑马线也可以是彩色的,甚至斑马线可以成为一件共创的艺术品,比如印度的某个小学门外的斑马线就被校长争取到机会让学校的孩子和周围的居民共同创作,不仅给了居民从私人空间走到公共空间的机会,还通过这种共创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以及无形之中培育了很多双的眼睛会照顾着小学生放学后过马路的安全。

-十字路口怎么高效率?

OxfordCircus作为伦敦最繁忙的十字路口之一,还可以怎么更高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Vimeo上搜索“OxfordCircus,London”观看改造前后对比视频,可能需要你会翻一下墙。

-退役的城市高速路怎么用?

拆?NoNoNo!韩国Seoullo项目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这条通往首尔车站的高架快速通道在服务45年后退役,经过两年的改造,在年变成了一个长约一公里左右的步行公园,将原本割裂了东西区链接起来,同时也通过设计不同的出入口,将几大有名的观光景点和商业区联络起来,当地居民和游客,可以不用借助交通工具,通过悠闲的步行就能体会首尔风光和文化,更加主动进入公共空间。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纽约的HighLinePark,由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的城市公园。

-栏杆拆了交通事故率反而降低了?

运输署的官员分享了友善步行城市的基本要素:智慧(smart)、联结(connected)、愉悦(enjoyable)和安全(safe)。他分享了香港运输署在增加步行区域的各种举措之后,他向观众提了一个问题,在这四个基本要素之后还有什么?whatelse?

道路安全研究小组的官员提供的视角很有意思,他举了伦敦通过对拆除街道的安全护栏前后十字路口的交通事故率的对比发现,拆除护栏后事故率反而降低了。这不是一个有趣的悖论吗?原本是为了达到安全目的的护栏竟然并没有更安全。他解释到,司机在有护栏的车道行车时,因为护栏确保了行人不会突然横穿马路,所以司机车速往往会偏快,所以当十字路口突然有行人横穿马路时,司机来不及反应,速度快造成更高的致死率。而如果整个车道没有栏杆,则司机全程会处在警戒状态中,会降低车速,在经过十字路口时会有更长的反应时间,速度更慢。

他也提到了交通指引标志需要根据行人和车流进行更加宜人化的再设计,比如在通过分析某个片区的密集度以及行人习惯后,对不同的街道有不同的限速以及人车混行设计。

再以及根据行人和车辆的重要性,一条道路可以有不同的规划,而不是仅仅是行车道。

-people-policy-values

最后一位讲者是一位协作不同居民处理公共事务的社会创新家,她做过很多有意思的案列,比如协作一个小镇的居民去设计他们理想中的学校,而不是交由所谓的设计师或建筑师。

她分享协作经验时,特别强调的第一个步骤是people,所有的事情都要由人开始,所以要努力创造机会让更多不同的人在一起。第二个步骤是policy,并不是政治上的政策,而是这些人聚在一起,通过各种各样的协作方法,为了解决某个事情而达成的建设性共识。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我个人看来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values,通过前面两个步骤,自然而然能形成不同人之间的共同价值。

她的这个总结,也是我多年在公益领域(或者说社会领域)工作最深的体会。

三、丢了二百三十多块港币之后。。。

-无现金支付还是好啊!

换了张的港币,吃过早饭,找零了多,随便放进了大衣的口袋里,在上水充了八达通,剩下的钱和手机、卡都一起揣进口袋里,在港中大爬山买书的时候,从口袋拿了很多次手机出来拍照、查信息、看时间,钱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掉了。

我这个人一丢东西,东西能不能找回来心里感觉特别准,这次的感觉是找不回来,但朋友还是拉着我沿路找了一遍,果然没找到。但是在找钱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很有趣:a、无现金支付真是好,减少了丢纸币、钱包的可能性,除非手机掉了;b、无现金支付会让人对钱多少没概念。习惯了无现金支付时的一个一个的数字,我突然对两百多的纸币是多少没有概念,但是一想到这两百多港币能买两本很好的社科类图书,我心就很痛了;c、无现金带来的风险。比如那个买XXX艳情史的内地游客,如果他使用的是无现金,那总归是能查到他几时几点在哪买了什么东西。嗯。。。

-政策制定如何确保公平?

在香港很容易看到这样的密集建筑群,想到了公屋,就问了朋友要怎么区别一栋建筑是不是公屋,朋友说白天看不太出来,晚上会比较好,因为公屋的灯是黄色的,私宅的邓很多都是白色的,白炽灯比节能灯贵。我觉得有趣,就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申请公屋,朋友说是有一个标准线,标准线之下是可以的。我脑洞比较奇怪,继续追问,那那些超过公屋基准线一点点的人不是很不幸运,也并没有多多少钱,但却失去了申请公屋的资格。朋友继续说那还是有另外一种公共住房,是为这一类人服务的,但我继续追问,那这个也是有标准线的,那那些超过这个标准线一点点的人是不是也是不幸运。。。

就像高考的分数线,比分数线少一分的人和卡在分数线上的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虽然说这个分数线可能是兼顾了大部分的公平,但是对于少一分的人或者比如公屋申请中收入稍微多一点的人这一类群体,如何在政策制定中去考虑这样一个群体的利益,我个人觉得是要个很有意思的议题,也是很考验政策制定中人本精神的地方吧。

说明:

案例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出去走走系列之一

不做攻略的旅行,除了一双好走路的鞋子,还有什么可能?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北京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jji/8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