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下称“港中大(深圳)”)举办年度传媒春茗活动。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透露,今年该校二期校园即将竣工,计划今年8月投入使用。医院医院,建成后将作为该校医学院直医院,目医院。该校音乐学院建设项目和医学院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建设中。麒麟吃青,送上美好祝福学校汉仪社和国乐团联袂带来《青花瓷》港中大和港中大(深圳)两校大学主管人员亮相今年,香港中文大学迎来了建校60周年,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携该校主管人员出席此次活动。他透露,该校正在粤港澳大湾区策划多项重要举措,参与香港和国家的重点经济及科研发展项目,包括前海项目及北部都会区的建设等,同时也成为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的合作伙伴,支持青年在大湾区发展事业。港中大(深圳):办学九年,在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成果丰硕徐扬生传媒春茗是港中大(深圳)特色活动。学生表演麒麟舞,《青花瓷》国乐演奏、舞蹈,主管人员着唐装亮相……这些都显示出港中大(深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今年,港中大(深圳)已走过九个春秋,将在明年迎来建校十周年。徐扬生称,九年来,该校的发展与日俱进,在招生与人才培养、国际一流师资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拓展国际合作、科研创新、书院与全人教育、就业与升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而稳定的发展。据介绍,港中大(深圳)录取生源水平稳定在全国前列,已连续第七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纯凭高考成绩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绝大多数省市的文科/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排位稳居各省市考生前1%以内,理科/选考/物理类前2%以内。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培养了五届本科毕业生、七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三届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学生去向质量排知名国内院校前列。每年平均超七成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深造的学生中超过七成继续攻读世界排名前50高校的硕博学位,历届学生入读的名校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就业的学生中,约九成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工作,入职华为、腾讯、微软、花旗银行等名企,届就业毕业生平均年薪16.26万元。学校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组建了国际一流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已通过全球招聘引进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余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位,中国及各国院士30余名,国家级专家70余名。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大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研究,布局发展重点领域优势交叉学科。目前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截至目前,该校已组建了包含诺贝尔奖实验室内国际科研平台近70个,建设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制造国家联合工程实验室等重点平台;负责牵头国家重点、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纵向及横向合作项目累计余项,推动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高端学术成果竞相涌现。与此同时,加快构建产、学、研、用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开展横向合作超项,服务企业余家,与行业领头和知名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近20个,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方面开展长期深入合作。为促进深港双城协同发展,学校积极统筹推进与前海深港合作区管理局的战略合作项目,与香港中文大学、前海管理局三方共建国际前海创新中心,推动成立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推进前海现代教育创新研究院、附属前海学校、医院和前海深港法制研究院等项目;在福田成立的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是河套深港创新科技合作区第一批引进项目之一,还将支持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深圳大数据研究院福田分院(深圳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中心)等国际高水平的重点研究院先后落户河套深港创新科技合作区。香港中文大学:与港中大(深圳)携手融入大湾区发展“通关了!终于又见面!”春茗现场,段崇智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港中大(深圳)各项发展成就的欣喜,并介绍了沙田校区的最新发展情况及未来两校携手融入大湾区发展的规划蓝图。段崇智“自年起,香港中文大学在多项主要世界大学排名中稳步上扬,其中,我们在今年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全球第38位,创下近10年新高;同时更在THE亚洲大学排名中连续五年进入前10名,成绩令人鼓舞。”段崇智介绍,除了重点发展学术和研究之外,香港中文大学亦紧抓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学校以加强与内地的联系为战略发展方向,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核心基地。段崇智表示,沙田和深圳校区将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为国家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富有国际视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创造更多前沿科研成果,助力国家未来发展。据介绍,过去三年,尽管疫情阻隔、人员往来遇到种种困难,两校仍不遗余力地开展合作,携手并进,共创发展蓝图。如去年10月13日,两校联合发布重大消息,设立崭新的大湾区2+2本科学位课程。两个校园将合办双主修课程,为大湾区培育优秀人才。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让学生于深港两地校园修读双主修本科课程的项目。再比如去年10月13日,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进一步建立紧密的医学教育协作关系,增强医学人才交流,促进两地医学教育资源共享,共同建设创新型医学教研协助平台与医学教学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港医学教育融合示范点。同时,双方还将积极探索合作共赢机制,以战略合作方式共同开展医学生培训,前沿医学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落地。孙颖刘越亚马明霞孙颖;刘越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jj/1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