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走过的才是你的地图

从香港出发

16小时飞行

跨越公里

抵达纽约

29个中国少年

所共有的年8月15日

——其实都是旅程里的一些平凡时刻,似乎不值得分享。但事实上,坦然接受旅途的疲惫平淡同样需要能力和勇气,而愿意让别人见识自己的普通生活,也代表一种认同自己的底气。

我们总想放大旅途的壮丽,容易忘记每个瞬间都值得体会的事实。你的这些瞬间,在别人看来或许一笔带过,对你来说却是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而你应该知道,这些看起来普通的时刻,其实都值得被人看见,会有人喜欢。

世界很重要,你也很重要。

Day2

宜云中行走

忌回避平淡

29个少年的浮生一日

01.

吴冰睿

不清楚这是朝霞还是晚霞,但天边淡蓝色和橙色的交织还是非常好看。记得坐在我前座的学姐对窗外景色一直挺感兴趣。之后天马上就黑了,看显示器上的飞机飞经鹿儿岛附近,又掠过本州岛,可以看到点点灯光连成一片。我戳了戳学姐,把外面的情景告诉她。坐在我旁边的两个广东的同学,说粤语和带点岭南口音的普通话的时候都超可爱啊!

02.

傅睿思

这张照片是在飞机上小睡醒来,在后方活动身体时拍摄的。

那时精神还比较恍惚,一次抬头的瞬间眼睛没有马上聚焦,但是却意外的很喜欢眼前的景色,故以模糊的方式拍摄下这张照片。

那是昏暗的机舱,但又有温暖的灯光。座位上三三两两的还未休息的人们,有今天刚认识的小伙伴在笑嘻嘻、窃窃私语,也有敲着电脑的人,吞着咖啡。

03.

邓玮玥

这是我们在机场拍的图。一波人跟着邹哥到处逛,搜索到了目标餐厅最后却发现不能去吃最后又一大波人到了翠花吃了到美国前的最后一顿中餐。

04.

陈嘉禧

下飞机的时候已经是比较晚了,巴士从曼哈顿旁经过,并没有进去,但从旁边还是可以看见这个区域的繁华。虽说以前来过纽约,但是记忆已经模糊,现在看到曼哈顿有另一种感觉。瞥见灯红酒绿的曼哈顿,心里未免有些激动,上次来只是走马观花的在纽约走了一道,这次来希望可以更多的去了解这个地方的本质,去真真的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

05.

邱焕旻:

眺曼哈顿零星灯光,入梦纽约的第一夜。

06.

胡弈霄

已凌晨2点,寸厚木门扔挡不住三个不同地域女孩的交谈甚欢,兴奋难眠。未曾谋面却不曾生疏,仿佛数年老友。

三个独立个体相聚,骨子里都有着对不同世界、人群探索的向往。难说一见倾心,却敢言真心实意。年轻的情感关系比想象来得要更单纯,或许有分歧、或许有矛盾,但有一颗年轻包容的心恰足矣。

07.

梅丝莉

看到酒店牌子的那一刻,心中好兴奋,旅途颠簸一整天,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08.

戚润宇

等待无疑是痛苦的,

可没有尽头的等待更为难受。

16个小时的航程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抱着飞机上或许有wifi的幻想,在登机询问空乘的一瞬间破灭。

16个小时,不知道怎么熬。

昏昏欲睡,仿佛已经到了目的地,

睁开眼看了眼时间,才过了3个小时。

他们说最难受的飞机时间是8个小时,可我们有16个小时。

就这样听着音乐到了最后,一切恍若隔世。

图上的航程,可以用一句歌词来说,

接近会换来期望,期望带来失望的恶性循环,

一次又一次以为自己已经到终点了,便又改了方向。

可最后我还是站在这里了。

早安,纽约。

09.

杨文琦

眼看白云下的大地渐显清晰,十六个小時的旅程的结束又迎來了十天崭新的旅程,期待收获满满。

10.

杨梓悦

在陌生的城市间辗转。

登上飞往美利坚的飞机后,便趁着睡意小憩一会,再一次睁开眼时,航班上只有稀稀落落几点阅读灯光了。

眯着眼一个个觑过去,我看到Helen在读Ronald教授给的材料,圈圈点点很是认真。再往前便是我们的组长盛泽洲同学。我看他手里有些分量的原版书已经啃下去了小半。

飞机上的时间过得很快,在学习和睡觉之间徘徊。当我第三次从梦境中醒转过来的时候旅程只有两个小时了。

不经意间又瞥见了盛泽洲同学。他似乎没有休息,手中的书进展很快,只有寥寥几页剩下。其他同学,有的在膝盖上摊着一本书就睡着了,有些还在笔记本电脑上敲敲打打。暗暗佩服的同时也不由得关掉了音乐,打开了阅读材料开始奋战。

处于一个快节奏的团体中,也不由得收拾好行囊加快脚步……

11.

马小雅

图片是跟商佳琦,刘云婷还有黄奕薇小朋友在船上一起拍照。刚来时我想着自己一定要像一个学姐成熟一点,但是看到他们还是像一个超级有活力的小孩子,一起肆无忌惮地聊着共同喜欢的话题,放声大笑。

机场的时候还有一点点因为一个人住而没有可以一起说话的人,但是跟着他们排队找吃的,不顾及形象地席地而坐玩狼人杀,一起在飞机上面看材料饿了吃泡面,我发现一颗热情的心总能让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

12.

陈昊天

我见过各式各样的晚霞--有在半山腰从树荫透过来的红光;有与海平面融化为一体的海天一线;有跃动于刚刚亮起的城市霓虹灯上的橘色音符...很幸运,在这段航程的伊始,我第一次欣赏到了矗立于云端之上的晚霞。

它很简单:天下面是云,云下面是一条晚霞,晚霞下面还是云,像一块夹心三明治。从狭小的机窗望出去,我仿佛产生了共鸣:在对陌生国度的些许忧虑下是对未来十天旅行的好奇与向往;在是否向周围同学开口搭话的踌躇下是对未来友情的期盼与憧憬。矛盾的心境彼此交融交错,正同这云端彼岸的晚霞一般。

14.

张亚柠

飞机上辗转沉浮16个小时,道阻且长,我在飞机倾斜时头晕难受,在飞机上看资料看一行睡一下,睡眼昏沉。但旅程还是很棒,因为交到了新的朋友,多壳和芝麻糊,我们一起唱歌,争做新生代S.H.E。这张照片是在飞机即将降落时拍的。我不禁想起海子的那句:到底天是倒过来的海,还是海是倒过来的天?

15.

王欣仪

在飞机上坐了16h,先是因为困却睡不着而头晕脑涨,接着就是在飞机上本想看看资料却倍儿没!精!神!再来还有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而膝盖疼痛脚部肿大。同时,伴随着的还有因为水分不足而突然爆痘,在小小的座位上拿出太多东西而东找不到西找不到,明明快到目的地了却突然极度困倦……

虽然坐飞机很累,但我们终究因此才得以三人相互帮助鼓励,得以来到大洋彼岸,得以见到西半球如此绮丽的日落吧!

16.

吕孟汀

黑夜,大洋,星火

探索,航行,光明

两度穿越晨昏线的绚烂红晕,米高空的耀眼阳光,纽约傍晚的万家灯火,这一天有太多的光,可是记忆最深的却是黑暗中的这一点,或许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追赶太阳的同时,不忘在黑暗中自己发光,越是黑暗越显明亮。

Finallywearrived,butitisonlythebeginninghere.

17.

商嘉琦

第一天的飞行让我昏昏沉沉,但刚上飞机,有一件小事让我很感动。

可能是因为一位大叔起飞前又打开行李架没关好,飞机刚刚极速起飞,行李架便弹开了,里面塞得满满的行李摇摇欲坠,让人紧张。这时周围没有空乘人员,大伙儿只是不断指着那里惊慌,却不知该怎么做。就在这时,梅丝莉姐姐果断解开安全带,迅速起身,一下子扣上了行李舱的门,避免了行李坠落的危险。

这一个小小的起身的动作展现了姐姐沉着冷静果敢的性格。希望我们同行的29个小伙伴很快也都能发现彼此的特质,互相学习~

18.

王敏昕

多年前,著名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应邀来到美国纽约出任纽约音乐学院的院长。在纽约的8年,他倾听了美国的声音,将自己的感受直观地表现在音乐之中,写成了世界闻名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在此五十年前,法国大革命刚刚结束,经历了革命的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踏上了美国的国土,写下了著名的《论美国的民主》。

“我还不晓得有哪个国家像美国一样,人民是如此的热爱财富,而维持财富平等的理论则被人民所强烈藐视。”

哦不,我只是想说,我终于到了而已。上面的纯属装*。

19.

蔡清沂

从一碗面开始的一天,与室友还有刚认识的可爱的人儿们。在我们家最常出现的早点就是清汤面,一来制作简单,二来美味饱腹。因此,出游在外看到厨师在透明窗口里烫着面,外下几棵新鲜的青菜,会感觉这画面格外亲切。清晨,坐在窗边,远眺连绵起伏的高山,伴着一碗简单的青菜肉末面,原以为会很“黑暗”的汤底料,瞬间觉得没了脾气,生活也可以这么简单质朴却充满小确幸,因为,这有家的味道。

20.

黄艺薇

图片是离开深圳坐快艇去香港机场的码头,很有设计感。

21.

刘云婷

室友总是最先相遇的人,我们一起去了中心公园。那边没有什么好的风景,只有在大自然的空调房中两个人分享截然不同的经历。

外国语学校的她,常年活动于话剧舞台,外文节等等活动,后来吃饭时又了解到,各种日文版的网页游戏也是她的菜?这些对于刚刚走完一年苦逼高三的我来说,是迥然异趣的一个世界。问我高三是什么,我只能回忆到那一个个挑着灯的夜晚与昏昏欲睡的课堂或者是面对着成绩单的绝望,乏善可陈。

在大家自我介绍后,深深感到自己的高中生活仿佛一纸空白,除了学习之外残缺不全。深深羡慕着你们,可就在看到你们每一个刚刚踏上高三征程的人脸上的青涩与嬉皮,我忽然也懂得在这段经历中我学到了什么——坚韧,冷静。

在认识你们的过程中,也认识我自己。

22.

孙天健

今天,在飞机上度过了漫长的一天,每个人都身心疲惫,除了领队老师还有精力在大巴上向我们滔滔不绝介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虽然很热情,但是下面的听众已经一个个东倒西歪地靠在座椅上,不时翻一下手机,表明自己的存在。我也十分困倦地倚在靠背上,回想着这个城市和我的记忆。

23.

谢颖昕

一路的舟车劳顿,无形中也成为了我们记忆的一部分。

本来是很怕晕船的人,但与旁边香港的小伙伴相谈甚欢,一讲起数学和绘画便忘记了船舱的颠簸,甚是亲切。

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没能睡好本事一件烦心事,但却能在机舱”游荡”时遇上一样境遇的深圳朋友,话匣子一下打开的欢愉把疲惫都驱赶去了。虽然我读普高她读AP,相似的见解让我们欢脱地尬起了英语,莫名的默契。

24.

恽承达

晚餐过后,机上的灯光已经渐暗。暗中照亮的不是椅背上的电影,而是照在各位Self-Reliance文章上的阅读灯。

到达纽约后的第二天,就是Tiersky教授的授课,而在此之前阅读完、分析一下这篇一万多字的旧英语论文,着实是一些些挑战呢。

嗯,行程要开始了吧,お楽しみ^_^!

25.

李欣儒

16个小时,从一个白天到另一个白天。

不知道是多少次调整座位起身安慰疲惫的身体。

但还是揉揉眼睛,眼中闪着对此次旅行期待的光。

朋友们的电脑上显示着微弱的亮度,在黑暗的机舱里像一只只游动的水母。

26.

谢云

看着机上各位同学努力学习,自己却百无聊赖的时候,猛然想起以前在艺术史的书上看到的Daumier的一幅名作——TheThirdClassCarriage。

这幅画诞生在近代交通工具刚刚出现的年代,表现穷人们为了远行像旅鼠一般被迫挤在狭小车厢里的惨状。我突然想到这幅名作恰恰存于我们本次旅程要前往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奈何时间仓促,不能亲眼一睹。

现代交通工具发展日益先进,如今我们15个小时便能从香港到纽约,但这些便利给我们带来的是更多如拥挤的旅鼠般的囚禁,还是如同展翅高飞的小鸟般的自由?今天在飞机上随手一拍,经济舱的人们坐在飞机上的样子,正如Daumier画中thethirdclass一脸疲倦的农村男女一样,那么究竟我们的交通进步了多少?

27.

韩雅婷

开心,机餐好吃。

28.

胡启凡

第一次踏上这个大洋彼岸的国度,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步履不停,每个脚印都提醒我继续前进。

29.

盛泽洲

不同以往经历的长途旅行,16小时的超长机舱旅程,我的大半时间被一本书所占据——《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早就摆在书架上的这本,此刻终于翻开它。哲学演化的历史正像每个人思维的成长,从怀疑一切的真实,到对自己主观的自信,又从对物质世界的绝对服从,再到对内心意义的质询。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天生哲学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真相即是哲学。一页一页翻过,我如饥似渴,越陷越深,与每一句话产生共鸣,用自己的主观去审视一切理论。书的结尾最终归于实用主义,归于一切实用科学,正如每个个体,最终将思想归于当下,归于现实。

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中国少年”,同行29位的目的却只有一个:了解世界。想要改变什么吗?先去尽全力了解它。与哲学一样,我们正在开启一段用自己的双眼和大脑探知世界的旅程。

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10天里找到自己的答案,或者新的疑问与目的。生活,不是在相信,就是在寻找相信的路上。

回顾29位少年素不相识的第一天:

平凡生活中如何做自己的的英雄,谢谢自己足够勇敢

今日话题

能不能分享你的浮生一日?

底部留言说说看。

招商银行年“寻找改变世界的中国少年”境外高端游学实践活动

//主办方//

//协办方//

特此鸣谢

-THEEND-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jj/1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