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卷到底是哪里人?相传尧帝曾拜师善卷,请教治国之策;舜让王位于善卷,他不受王位而避之深山;大禹治水求教于善卷,善卷建议他收服三苗,治水成功。善卷历经尧舜禹时代,是上古贤士,被尊奉为道德先祖,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优秀的文化品牌。

由于历史久远,善卷到底是哪里人,多地各执已见,颇有争议。

01善卷是武陵人,这一点是肯定的

辰溪县域属于武陵地区,在多年前善卷所处的尧、舜、禹氏族部落社会,渔猎时代,根据古遗址发现,辰溪有适应当时社会的完整且先进的经济、文化体系。

善卷的墓、庐、祠在辰溪县大酉山;历史记载,宋真宗曾敕封善卷墓为天子墓,并有禁止采伐善卷墓边森林的公告。善卷生、老、死、葬及祭祀地在辰溪大酉山,这是无疑的。

古籍记载,善卷是“武陵枉渚人”。“枉”表示弯曲,“渚”是三面环水之地。大酉山三面环水,南面有从洋溪流出注入辰河的洪水河,东面有辰河流过,北面有沅水环绕,符合“武陵枉渚”的特征。

善卷是辰溪的先民,他是辰溪部落时代的一位著名的首领,且很有作为,部落强大。

部落社会的人是以固定部落为单位生存发展的,且固定的氏族部落内部是原生态居民,部落 内部有自已的管理层次、生活方式,语言交流体系,食物分配等有特定的模式;一个部落的生活地域基本上是固定的,因为部落之间一旦发生地域纠纷是用残酷的战争方式解决。

虽然炎黄时代,华夏先民发展到部落联盟时代,但部落之间的独立性是不变的,这是人的生存天性决定的。因为部落要生存发展,必须有固定区域进行渔猎活动以养活部落人口,这个区域是不容侵犯的。即使到了现在,国与国之间人员交流也要通过合法途径,国土区域更是不容侵犯。

按当时的交通条件,语言习俗和生存方式,善卷及其部落远程迁徒是不存在的。《庄子·让王》记载:“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从这篇对话可以看出,善卷及其部落生活富裕,处于安居乐业状态,是不可能迁徒的。

02为什么善卷部落在辰溪能够安居乐业?从当时辰溪的经济状况看,辰溪至少有十一大独有且著名的商品流行全国,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

一、大酉山古有盐田产食盐。盐井位于黄土坡,据当地居民介绍,清末尚有康家在开发食盐。食盐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商品;

二、云母,古代是重要的药品;

三、朱砂,又称丹砂,极为珍贵,既是药品也是工业原料,古人在炼丹过程中发明了金属冶炼和化学反应;

四、苞茅,远古祭祀的重要物品,春秋时期齐桓公还以“茅贡不入”为由对楚国发动战争;

五、白蜡,辰溪的船溪和田湾自古产白蜡,历史非常悠久。辰溪远古时代属热带气候,蜡虫自然繁殖,后来气候变迁,蜡虫南迁云南和贵州南部,每年清明时气候变暖,辰溪人赴云、贵捕蜡虫用来采蜡。白蜡既是药品又是照明用品,至清代尚属贡品;

六、铁,辰溪的冶铁史非常久远,在孝坪江东村沿沅江下至船溪汀流村长达20公里的沅水岸边,遍布古人冶铁遗留的铁渣;麻阳铜矿发掘出多年前开矿多米矿洞中的铁錾子,这是辰溪先民多年前掌握冶铁技术的证明;

七、铜,辰溪潭湾镇牛屎坳冶铜遗址和麻阳铜矿(古属辰溪地界)的采铜,可以追溯到多年前,是最古老的冶金业;

八、砖瓦业,辰溪的松溪口贝丘遗址发现多年陶器上前画的木结构亭子。能制造木亭子,肯定可以建造木房。建房与烧制瓦片将人类生存空间由洞穴“有巢氏”拓展向平原宽阔地发展。辰溪县大酉山边的铜山,自古就是长江以南制砖瓦的中心,“铜山瓦匠”分布到长江以南各省区;瓦匠,他们的行话自称为“龙云”,(“龙”的辰溪方言发音为“流”),将瓦喻为“龙云”,与龙文化的形成相关联,可见其历史久远;

九、石灰,辰溪烧制石灰的历史非常久远,大酉山本身是由优质石灰石构成,这里是最早炼丹的地方,在炼丹过程中发现了烧制石灰。石灰作药用,有杀菌消炎止血功能;作建材,在民国时期尚通过辰溪航运供应到常德、长沙、武汉、上海等地;

十、陶器,远在多年前的松溪口遗址中就发现了近似于瓷器的白陶,说明远古时代辰溪先民制陶技术先进。陶器的出现,使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古代的制陶业是很重要的国家工业,与盐、铁、铜等,属于国家专营商品;

十一、茶叶,茶叶是渔猎时代必备的饮品,它助消化并补充维生素。辰溪山间遍布野生茶,茶叶在古代是与食盐同样重要的民生商品。

03在善卷生活时空里,辰溪又是文化中心

辰溪是辰州巫傩文化的发源地,巫傩文化是以祭祀为主的神文化体系,形成于一万多年前,包括傩歌、傩舞、傩戏、划龙舟。

形成于多年前的征溪口文化遗址发现了古陶片上画有宽头龙舟图像;同时又发现了骨笛,骨笛的出现,表明远古辰溪先民有了高质量的歌舞生活,宽头龙舟图像表明辰溪先民远古时代开始了龙舟竟赛活动。

巫傩文化强调定时定期祭祀先祖,祭祖习俗形成了部落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傩歌、傩舞、傩戏、划龙舟,则是传承和弘扬部落文化,进而发展为民族特色。歌、舞、戏,升华人的灵魂;而龙舟则鼓舞人的斗志。

因文化的传承,形成民族意识。

04“淫祀”让善卷不可能轻易离开领地

古代的武陵地区有一个恶俗,名“淫祀”,就是猎取人头用于祭祀,对其他部落猎取人头用于本部落祭祀。这个恶俗在《后汉书》中记载:辰阳长宋均禁“淫祀”,而到了明代,辰溪县志才有“绝淫祀”的记录。

善卷时代虽然没有形成文字,没有“淫祀”的文字记录,但“淫祀”是一种蛮俗,是客观存在,而且考古发掘证实其存在于远古人类社会,在中原地区称“人牲”。

离开领地的人,就是“淫祀”的对象,生存是很难的。善卷及其部落是不可能离开辰溪,善卷其实就是辰溪人,毫无争议。

「辰溪生活圈」长期接收投稿,我们的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xs/1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