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水货客示威游行愈演愈烈,一签多行和自由
元朗反水货客示威遭原居民反对,双方指骂,警员介入调停 继屯门及沙田等地区出现反水货客示威后,再有团体发起「光复元朗」游行,更大举围堵药房,与当地居民爆发激烈冲突,有示威者更数度「佔领」元朗大马路堵塞交通,13条九巴线被迫改道,五名警员更在示威者衝击中受伤,警方要多次施放胡椒喷雾驱散. 示威队伍昨午3时先在朗屏西铁站集合,而一批「元朗居民」亦到达西铁站,批评示威者破坏秩序,双方发生口角,要警员分隔。示威者其后由保辉径明渠游行至安宁路,下午约4时到寿富街「奶粉批发城」外围堵店舖,不断在店外展示「滚回大陆、滚出香港」贴语,又高喊「爱祖国、用国货」等口号,店员被迫「落闸」。示威者在寿富街再度与一批元朗居民对骂,双方激烈衝突,有人疑互相挥拳,又衝出寿富街马路,交通严重受阻,约20间商舖纷纷落闸,警方要双方返回行人路,又尝试用封锁线控制人群,但未受控制,最后出动胡椒喷雾驱散,多名记者和市民走避不及「中椒」。 围堵商舖衝出马路阻交通 示威者在游行「解散」后,改以「游击」方式到元朗大马路一带聚集,部分人下午6时衝出大马路堵塞交通,警方举起红旗警告并再出动胡椒喷雾驱散,有示威者则衝入大马路附近的麦当劳等店舖内,麦当劳及莎莎等都要落闸,13条九巴路线要改道,轻铁亦被迫「飞站」,警方再拘捕滋事分子,而示威者在入夜后改以「鸠呜」(购物)形式继续围堵区内药房,约在晚上10时始陆续散去。 反水客38人被拘部分禁足元朗 示威期间,多人衝出马路、骚扰商店、影响公众秩序及安全,事件中38人被拘捕,年龄介乎13至74岁,他们分别被控普通袭击、袭警、藏有攻击性武器及公众地方行为不检等罪名,一名13岁和一名16岁人士被控袭警。有10名警员在行动中受伤,其中七名须送院治理。警方又展示检获的自製武器,包括由界刀、护膝、螺丝批、护目镜、护甲洗衣机顶盖製成的盾牌、自製警棍,又在被捕人士身上搜出五支怀疑辣油。 其中32人昨日被带到屯门裁判法院应讯。32名被告分别被控管有攻击性武器、袭警等九种罪名。所有被告获淮保释,但不得进入元朗区。其中三名被告由于在元朗工作或上学,不受「禁足令」影响。案件押后至下月再讯,待警方进一步调查及提取法律意见。 网上扬言下站荃湾 继上次元朗反水货客动乱后,网上社交平台Facebook出现「光复荃湾」群组,滋事分子号召本周日下午三时到港铁西铁线荃湾西站聚集,以图藉机闹事。有不少市民在该群组表示,水货客在该区的情况并不严重,加上该区仍有小店,「好似为搞而搞」,反对到荃湾区搞事。 3月1日,香港又有激进团体发起所谓的“光复元朗”行动,滋扰商户。香港市民及一些社会团体对此行为表示极度愤慨,并要求警方严正执法。 1日下午,香港多个激进团体的百余名示威者在元朗发起所谓的“反水货客”游行。 反水客示威者与元朗当地居民扭打在一起。 反水客示威者与元朗当地居民扭打在一起。 警方控制场面后强调,绝不容忍任何暴力或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任何人如有违法,警方定会果断执法。 警方试图隔开冲突双方。元朗当地派出法律及摄影团队跟随示威者,在示威者冲入店铺生事时搜证,向他们提出民事索偿。 反水客示威者围堵一名警员。 一名反水客示威者被警方拘捕。 一名元朗当地居民指骂反水客示威者。元朗区议会主席、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梁志祥指出,所谓“光复元朗”行动并非表达意见,而是以“反水货客”为名,号召网民包围元朗商铺,堵塞马路,瘫痪元朗。组织活动的激进团体并非反水货客,而是反内地游客,这影响了香港经济。 警方拘捕反水客示威者。 警方拘捕反水客示威者。 警方拘捕反水客示威者。 港独分子连月来冲击事件簿 2月1日 「撑警大联盟」及「正义联盟」成员于大埔墟摆街站,收集撑警签名及呼吁设立辱警罪,竟遭约百名「热血公民」及「本土民主前线」成员踩场,以「人形猪扒」、「共狗」等粗言辱骂联盟成员,一名联盟成员及六警察更被袭击受伤,警方拘捕三名男子。 2月8日 激进组织「热血公民」及「本土民主前线」等团体召集约人藉口「狙击」屯门水货客,衝击商场,阻塞该区的道路及影响商舖营业,部分商户紧急「落闸」。傍晚时分,约名示威者更衝入屯门时代广场,包围售卖年货的店舖及指骂旅客;示威者更推跌一名警员,有十馀名暴徒更不断踢打其头部。警方採取果断行动,施放胡椒喷雾及使用警棍制止违法行为,共拘捕13人。 2月15日 多个激进组织包括「本土民主前线」、「学生前线」、「热血公民」成员等带头再到沙田新城市广场捣乱,由下午三时开始在沙田站集结,其后涌入商场到处滋扰。他们指骂及包围内地旅客,令商场内的店舖紧急落闸,游行期间更有示威者撞毁店舖闸门,推冧货架,情况混乱;暴徒侮辱警察,拉扯女警头髮,连过路市民亦遭喝骂。警方在大约黄昏六时施放胡椒喷雾维持秩序。事件中拘捕了六名男子,有一名警员及两名市民受伤。 反水客影响香港商誉,或触发倒闭潮 政府统计处公布,今年一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亿元,是年金融风暴后跌幅最大的一年,麦瑞琼称,上月份零售业下跌,除了农曆新年影响外,内地访港旅客下跌、反水货客行动影响香港商誉,以及日本、欧洲汇率下降等因素均在蚕食香港零售业市场。她表示,未能预计今年全年的总销货额走势,但相信二月总销货额不会下跌。 麦瑞琼希望政府检讨如何提升香港的接待能力,而非收紧「一签多行」政策。近期零售业的持续低迷,可能引致倒闭潮,以她的经验,当农曆新年过后,零售店铺会陆续清货,加上之后的三月至四月为零售业淡季,可能会触发零售商舖倒闭。 不应将旅客当水客 据海关监测发现,近年来,粤港跨境水客呈现泛职业化」趋势,持「一签多行」的内地职业水客一直维持在多人,与香港的职业水客数量相当,但兼职的内地水客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自年广东省推行的亮灯警报系统」已陆续推广至罗湖口岸、深圳湾口岸、皇岗口岸、福田口岸、沙头角口岸、文锦渡口岸等,该系统令一些使用「一签多行」的职业水客的走私活动频率大幅缩水。至今,深圳口岸通过「亮灯警报系统」,查验「一日三行」及以上的旅客人次,查获名违规走私水货的「一日多行」水客。该系统令包括港人在内的跨境旅客若一天内第三次入境,一插证件红灯会随即闪亮,海关人员便会上前截查。 苏锦梁表示,不应该将水货客与旅客混淆,关于个人游或「一签多行」的政策,会与中央有关部门反映香港市民的意见,也希望个人游在结构、人数方面能够顾及香港本身的承受力。张炳良表示,游客对香港好重要,但亦需留意本港的承受力,特区政府正思考有关问题,以免令人觉得政策过分倾斜。 陈永棋表示,香港是一个複杂社会,有许多方面需要改善,呼吁社会以平和心态处理地区之间的矛盾。他建议,政府加强对来港购物游客的疏导,例如建造边境购物中心等。他又提到,全国政协常委非常 行政会议成员、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昨日表示,在电视看到数十人包围着一名警员,有人怀疑公然向警员挥拳施袭,「如此无法无天,简直令人震惊。」市民当然有言论自由及表达意见的权利,但以违法手段扰乱社会安宁,甚至袭击警员,造成社会混乱,实在是要不得,她对此予以强烈谴责。 全国政协委员陈婉娴昨赴京出席两会前表示,会在两会期间提出限制「一签多行」,严格划分商务及一般旅客,因此不担心会影响本港与内地的关系。 「自由行」和「一签多行」政策何去何从 收紧内地居民赴港「一签多行」成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有委员建言应将赴港内地游客与「水货客」区分开来对待,尤其对内地持商务签注的旅客进行「豁免」,而不是「一刀切」,同时建议港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 「自由行」为内地已有四十九个城市的居民可以以个人身份申请赴港旅游签证,在港逗留时间不超过七天;「一签多行」为深圳户籍居民,只要拿到一次「自由行」签证,一年之内就可以无限次赴港。据最新统计,过去一年,来港「自由行」人数达到三千二百多万人次,对港人社会和民生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全国政协委员黄楚标受访时称:收紧「一签多行」,旨在打击内地「水货客」,但不应对所有赴港的内地游客实行限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可以适当调整内地游客一年内赴港的次数,但应根据不同类型来区别对待,应对真正赴港旅游消费、有商务往来需求的内地游客放宽政策。他担忧,「一签多行」赴港次数若实施不分种类的「封顶」限制,会衝击内地与香港的商务往来。当年,香港受「非典」危机影响,经济惨淡,中央政府先后开启「自由行」和「一签多行」,对振兴香港经济的作用不容抹杀。谈及香港近期连续发生多宗反「水货客」的示威活动,黄楚标表示,「水货客」干扰到部分港人的生活,港人有情绪可以理解,但不应该用暴力来对待真正旅游消费的内地游客。「毕竟水货客仅佔内地赴港游客的极少数比例」。黄楚标建言,香港与内地出入境部门对接徵信系统,通过共享一签多行」水货客记录名单,进行处罚甚至停发赴港的签注,达到精准限制「水客」的效果。 麦瑞琼对反水货客行动感到无奈,澄清水货客与内地游客不同,七成水货客为港人,亦解释除了奶粉以外,已交税或不需交税的水货带出香港不属违法。但反水货客的暴力事件,已经影响香港商誉, 除了内地,不少其他国家的访港旅客亦在下跌。她反对「一签多行」政策做大修改,认为现时不少「一签多行」来港消费为中港家庭,并非完全是内地人,如果改为「一签一行」,对本港影响很大。 立法会批发及零售业界议员方刚称,水货客及游客过多或会令市民生活不便,但内地旅客当发现自己在香港不受欢迎,而有其他可选择的地方时,便会思考为什麽还要来港消费。他期望政府设立边 境购物城等配套,纾缓水货客问题。 梁振英指出:如果要限制这些旅客的增长,或者甚至乎进一步减少人数的话,便需要中央与地方有关方面同意收紧这个政策。市民已经享有的权利,要去收紧政策来限制这个权利的话,在任何地方都不容易。「自由行」和「一签多行」实施十年来,本港旅游、酒店、零售、餐饮、交通运输业普遍受惠,也对沟通两地民众和关系起到了正面的作用。这一点是必须明确和不容置疑的。内地旅客包括以「一签多行」方式来港的深圳户籍居民人数增加,并不是因为特区政府或内地放宽了有关政策,只是利用政策的人增多,特区政府一直从各方面取缔和遏抑水货活动,打击相关违法行为。眼前少数搞事分子针对所谓「水货客」的对抗行动,根本是小事化大、别有用心,与「自由行」和「一签多行」政策措施本身无关。 当然,部分地区、环节、设施的承受能力,以及一些内地旅客的秩序问题,的确有需要改善之处,但不能「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因此而要否定、限制以至取消「自由行」和「一签多行」是不可取和不可行的。只有在明确了这些基本情况之后,「自由行」目前不宜再增加更多城市、「一签多行」要研究如何合理使用,才是问题症结之所在。 但「两会」之后,「自由行」城市数目是否暂不予增加、「一签多行」是否会「封顶」,有关政策措施「变」还是「不变」,还是未知数。 注:文章内容摘自网络,不代表平台观点,如有疑问请留言。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ggzx.com/xgly/7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香港命不久矣有关部门考虑将天津和上海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